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中共中央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勾畫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藍圖。根據沿海地區的特點,海洋經濟是沿海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力量。
一、海洋經濟是沿海地區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
首先,海洋經濟是沿海地區新農村經濟建設的基礎。2005年,與農村經濟直接相關的海洋漁業、濱海旅游業和海洋交通運輸業等占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的3/4。由此可見,海洋經濟在沿海地區農村經濟建設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其次,海洋經濟是沿海地區新農村社會文化建設的基礎。沿海地區農村長期以來積淀了豐富多彩的海洋民俗文化、漁(魚)文化和深厚的海洋意識,對農村社會和文化建設起到推動或者阻延作用。當前,沿海地區出現的海洋文化熱,通過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推動了沿海地區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第三,海洋經濟是新農村黨的建設的基礎。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和創造力,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維護農民的民主權利和合法權益,就要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大力發展海洋經濟。
第四,發展海洋產業是強化沿海地區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因地制宜發展海洋產業,改善和優化海洋產業結構,強化海洋產業在沿海地區新農村建設中的支撐作用,應當根據沿海地區農村的特點,發展海洋漁業、海水農業、海洋旅游業、海洋再生能業、海洋礦業、海洋服務業和其他適合農村發展的海洋產業。
二、以海岸帶為依托規劃沿海地區新農村建設
沿海地區新農村建設,應以海岸帶為依托進行村莊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突出沿海鄉村特色和地方特色,統籌規劃沿海地區小城鎮建設、集鎮建設和村鎮建設,為沿海地區農村發展提供新的空間環境。
以漁村為依托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漁民的住宅建設,保障漁民的基本生活條件;為漁民提供多元化的海洋與漁業公共服務設施,保障海上生產秩序和安全;為轉產轉業的漁民提供生產場所等,把沿海漁村建成繁榮、富裕、和諧、文明的社會主義新漁村。
以漁港為依托規劃新農村建設。現代化漁港經濟圈是以漁港為基礎,村鎮為依托,企業為龍頭,集漁船避風和補給、水產品集散和水產品加工的產業集聚區域,又是鄉風文明,農民生產、生活和休閑空間區域,對農村建設具有較強的輻射和帶動效應。
以旅游點為依托規劃新農村建設。合理布局旅游景點和村鎮,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創造優雅的生活環境。同時,將那些經濟發展好、交通便利的漁村、漁區和海島作為旅游景點開放,開拓海洋旅游的新空間。
以工礦區為依托規劃新農村建設。新建、擴建工業基地和生產設施一般選址在沿海地區一帶,而沿海地區農村具有廣闊的土地資源,充足的水資源,以及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等條件,形成工業依靠農村,農村依托工業,以農穩工,以工促農的相互依存的關系。
以市場建設為依托規劃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各種市場流通性強、信息靈、覆蓋面廣的優勢,不僅在海岸帶地區網點遍布,而且還出現了許多大規模的專業市場和物流中心,形成了以市場為依托的新農村建設局面,并推動了農村商品經濟和服務產業迅速發展。
以服務基地為依托規劃新農村建設。沿海地區農村以其區位優勢,成為海洋產業及其相關產業的依托基地和服務基地。發揮沿海農村地區的依托效應,依托服務基地建設規劃新農村建設。
三、加強沿海地區新農村建設的引導工作
調整農村產業結構,轉產轉業。加快沿海地區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控制和減少近海捕撈,發展外海和遠洋捕撈,大力發展海洋增養殖業,發展水產品加工業,搞活水產品流通,拓寬第三產業渠道,落實海域使用權,引導捕撈漁民轉產轉業,讓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更多實惠。
增加農民收入。按照海洋經濟的特點,打造一批新型的具有一定經營規模的農村產業組織,從事生產、加工、流通一體化經營,延伸產業鏈條,擴大增值空間,提供農民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
循環利用海洋資源。重點推廣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相關產業鏈接技術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建立生態環境型水產養殖業,在苗種繁育、養殖生產中推廣生態環保型技術,大力提倡水資源循環再利用、生態育苗及養殖等模式。
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大中型用海和圍海、填海項目按規定嚴格審批;建立海洋資源保護區、天然漁場保護區和海洋特別保護區,加強對海岸帶生態系統的保護。加強陸地污染的治理,嚴格控制陸源污染物進入海洋。控制并減少魚藥的使用,發展生態漁業和健康養殖方式。
普及海洋科技知識。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的海洋新技術,運用生物工程技術培育良種、開發新品種。針對沿海地區農民的需求,積極開展科技知識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從業定向培訓,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從事海洋生產的技能,增強就業本領。
保護和發掘傳統海洋文化遺產。保護沿海地區有歷史文化價值的遺跡遺址、古村落和古民宅;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極發掘沿海民俗民風文化,保護沿海農民的優良傳統。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