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昨日,首屆淮安放魚節與首屆中國・洪澤湖放魚節在市區里運河、白馬湖和洪澤湖畔聯袂舉行。省海洋與漁業局局長唐慶寧,市長高雪坤,省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丁承軒、吳以橋,副市長朱毅民等出席放魚節啟動儀式。出席當天啟動儀式的還有:宿遷市政府有關人員、淮宿兩市有關部門及省屬五大湖泊漁業管理單位負責人、我市青年環保志愿者代表、市民代表、漁民代表和洪澤湖、白馬湖、里運河漁政人員代表等。
3月8日,市政府常務會議決定,將每年3月18日定為我市的放魚節,通過每年開展一次集中放流,逐步把這一活動節日化、制度化和民俗化,以積極引導人們關心水生物、善待水環境,建設“水清城綠、魚水和諧”的生態淮安。首屆淮安放魚節采取“省市聯動、河湖齊放”的方式,與首屆中國・洪澤湖放魚節同時舉行,在淮安市湖泊和主城區河道開展人工集中放流,此舉在全省尚屬首次。
高雪坤在洪澤湖畔舉行的啟動儀式上發表講話。他說,淮安是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境內湖泊眾多、河網密布。總面積達310萬畝的洪澤湖,既是淮安人民的母親湖,也是重要的飲用水源地。保護并利用好這一重要資源,是未來淮安經濟持續發展、生態環境和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的重要保證。近年來,在省海洋與漁業局的關心和兄弟市的密切配合下,通過洪澤湖漁管會和全市各級漁業部門共同努力,湖區漁業生產方式正逐步向生態養殖轉變,漁業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周邊自然環境已有明顯改善。高雪坤說,今年是淮安創建國家生態市和省級低碳試點城市的第一年,我們以省市聯動、河湖齊放的方式先后在市區里運河、洪澤湖和白馬湖進行人工集中放流,對于養護相關水域的水生物資源,保護水資源和水環境,推動全市生態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丁承軒、吳以橋在講話中要求,漁業主管部門要積極響應淮安建設生態市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把漁業資源增殖保護工作放在生態市建設戰略全局中加以把握和推進,主動轉變漁業發展方式,做到水域環境、濕地保護與濱湖綠化生態景觀提升、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相結合,為彰顯淮安城市特色和優美人居環境,為淮安建設生態市作出積極貢獻。
首屆淮安市放魚節主要包括3月18日放魚節當天啟動里運河放流、白馬湖放流, 3月下旬古黃河放流,6、7月白馬湖、里運河放流夏花,9月份,舉辦魚米之鄉與淮揚美食研討活動,10月份,舉辦“保護漁業資源,建設生態淮安”征文比賽。首屆中國・洪澤湖“放魚節”主要內容包括3月18日放魚節當天的啟動儀式、銀魚受精卵放流、一齡魚種放流、蟹種放流、夏花魚種放流和冬季魚種放流等。昨日舉行的人工集體放流,在里運河、洪澤湖、白馬湖三個放流點總計放流10類魚種100萬尾。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