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吉戰順 紀晨 攝影報道
昨天,第八屆中國揚中河豚美食節開幕。中國烹飪協會在開幕式上向揚中市政府授予兩個匾牌:“中國河豚美食之鄉”、“中國河豚烹飪科研基地”。
副市長馮士超宣布美食節開幕。國內眾多媒體和數十位駐華外國使節應邀參加美食節。在連續成功舉辦了7屆之后,新一屆的美食節又有了新的特點,那就是注重民俗傳統與品牌效應的結合。
美食節最先開始的活動是中國河豚產業發展高層論壇。來自北京大學的一位學者在會議上直言:“揚中河豚的宣傳策略需要反思。”他建議揚中以江鮮為主題,趕緊注冊一系列商標,培植品牌,否則將為之付出代價。揚中烹飪協會會長何百彩也對記者表示,經歷數百年的發展,揚中吃河豚已經成了民俗傳統,但是一度對品牌考慮不多。現在,揚中已經開始注意到了這個問題。
何百彩說,2005年,揚中曾經獲得過“中國江鮮之鄉”的稱號。這個有點語焉不詳的“江鮮”所指就是河豚,他認為“應該就是河豚之鄉”。他說,2010年,揚中申報“中國河豚美食之鄉”,以使主題更加明確。這時,海安因為其在河豚養殖上的發展獲得漁業部門的“中國河豚之鄉”稱號,何百彩等揚中業內人士認為,海安致力于養殖,而揚中的特點在無可替代的傳統烹飪技藝上。因此,中國烹飪協會授予的兩個稱號更能代表揚中的特點,并具有更多的“含金量”。
為揚中河豚爭取更多品牌效應的工作還在進行。何百彩透露,他們正在將“揚中河豚”四個字申報地理標志商標,資料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揚中和鎮江的工商部門也確認了這個計劃。鎮江市廣達商標事務所負責人盛慶林是這個計劃的參與者。他說,要申請地理標志,需要證明產品與當地的氣候、水文、環境等因素關系密切,強調的是“產于揚中”。特殊的地理環境也正是揚中人特別強調的當地河豚特殊之處。何百彩說,此舉一旦成功,揚中河豚不但擁有民俗傳統,更有品牌保護。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