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我住這里有一個月了,等著采購中山南美白對蝦回東北。”筆者走進廣東省中山市農業龍頭企業———東升鎮北洋水產冷凍加工廠,一位沈陽客商如是說。
筆者在中山最大的對蝦流通市場———南粵水產流通與加工服務中心,看到的是一派繁忙的交易景象。專用蝦車輛來往不絕,蝦販每日從中山、斗門等地收購南美白對蝦送到這里,經過冷凍加工處理后,再銷往東北三省。“我們每天平均有70多噸南美白對蝦從這里銷出去,比去年增加了20%以上。由于銷售渠道暢順,今年下半年規格為100只/千克的對蝦塘頭價約為20元/千克,比去年上漲了約4元,蝦價還會繼續上升。”市場負責人黃小文說。
市場如此暢旺,原因何在?據業內人士透露,自2002年以來,中山漁業部門把小對蝦當作農民增收的大產業加以扶持發展。通過整治和改造蝦塘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養殖環境,開展技術下鄉入戶,推行健康養殖等一系列舉措提高對蝦產量和質量,使南美白對蝦成為中山漁業的支柱產業。目前南美白對蝦的養殖面積為84638畝,占了該市養殖總面積的23%,最高單產500千克,總產量約33855噸,總產值約81253萬元,約占漁業總產值的20%。中山成為廣東南美白對蝦的主產區,吸引著省內外客商蜂擁前來。
此外,中山漁業部門一直重視搞活流通與加工,每年斥資100萬元扶持流通加工業的發展,目前全市上規模的水產加工企業有20多家,年加工能力約14萬噸,完全有能力消化本地養殖的對蝦。還鼓勵流通加工戶積極開拓國內北方市場和國外市場,使銷售市場多元化,擁有穩定的客戶群。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