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林木乃橋頭龍勝良種魚苗培育基地的大院,只見工人們正在魚苗車間緊張地打包。前來購買魚苗的客戶則秩序井然,排隊等候裝車。負責人湯清亮一邊為客戶下訂單,一邊向記者介紹情況,“目前場內培育的兩個新品種,黃尾和金鼓魚最受歡迎。”
這里是全省首個“省級鯔科魚類良種場”,其繁育技術獲得相關機構認證,黃尾鯔魚、金鼓魚、金鯧魚人工繁育核心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基地還被國家農業部授予“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目前,龍勝種苗除大部分供應本地養殖戶需求外,周邊江門、新會、陽江甚至茂名、湛江的養殖戶都遠道而來求良種,尤其是黃尾鯔,由于好養,產量高,市場價格高,深受養殖戶青睞。
采訪中,吳紹天、徐結元等本地養殖大戶告訴記者,斗門、金灣近年來除大力發展鱸魚、南美白對蝦養殖外,很多養殖戶嘗試一些新的品種。比如經濟效益高的金鼓魚、金鯧魚和黃尾鯔魚都是受養殖戶歡迎的好品種。就以養殖黃尾鯔為例子,苗種的成本約2%,其他為飼料、電費、人工等支出,每10000元價值中,飼料等成本約占5700元,利潤還是相當可觀的。湯清亮還告訴記者,在海水(淡水)養殖技術推廣站的技術人員指導下,近年還創新養殖模式,嘗試“鯔魚與對蝦混養”模式,形成較為完整的生物鏈。對蝦基本靠鯔魚殘余食物或排泄物可生存,還起到清塘作用。經過兩年來的總結,這種養殖模式最為合理,效益最高。“采取這樣的模式,90%以上的養殖戶都既收獲了魚類,又白撿了對蝦。”湯清亮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