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車輪蟲主要危害魚苗和魚種,嚴重感染時可引起病魚大批死亡。隨著黃顙魚集約化養殖的發展,車輪蟲造成的危害程度逐步加劇,而目前在車輪蟲防止過程中還經常存在一些誤區。
隨著黃顙魚集約化養殖的發展,黃顙魚病害日趨增多,尤其是車輪蟲的危害程度逐步加劇。
車輪蟲主要危害魚苗和魚種,嚴重感染時可引起病魚大批死亡。一年四季均有發生,引起大批死亡主要在4-7月。引起車輪蟲病的病原約有10多種,以直接接觸魚體而傳播。水淺、水質不良、食料不足、放養過密、連續陰雨天氣等均容易引起車輪蟲病的爆發。
車輪蟲少量寄生時沒有明顯癥狀;嚴重感染時,車輪蟲在魚的鰓及體表各處不斷爬動,損傷上皮細胞,上皮細胞及粘液細胞增生、分泌亢進,鰓上的毛細血管充血、滲出,病魚沿池邊狂游,呈“跑馬”狀,有時病魚體表出現一層白翳,病魚受蟲體寄生的刺激,引起組織發炎,分泌大量粘液,魚體消瘦、發黑、游動緩慢、呼吸困難而死。
1 防治方法
1.1 3.5%-4.5%的食鹽水浸浴5-10分鐘,然后轉到流水池中飼養,病情可好轉而痊愈;
1.2 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合劑0.7mg/L全池潑灑,用藥后要注意觀察魚的活動情況,發現異常應立即換水。
1.3 B型滅蟲精。將本品用少量水徹底溶解,再稀釋1000-3000倍,全池均勻潑灑,嚴禁局部藥物濃度過高。
預防:每月一次,濃度為60mg/l。
春秋季發生寄生蟲時,如水溫低于20℃,水清瘦時,用量為80 mg/l。
2 防治過程中存在的誤區:
2.1 宿主發病階段判斷有誤:認為車輪蟲僅在魚苗、魚種階段發生,而成魚不會感染發病死亡。
2.2 癥狀認識有誤:魚體表被寄生,會分泌大量黏液,頭部體表等部會出現一層白翳,呈現白頭白嘴狀,誤為白頭白嘴病;當鰓部寄生時,鰓絲腫脹,分泌大量黏液,誤為爛鰓病;病魚暗浮頭誤為水體缺氧;病魚沿塘邊狂游呈“跑馬”狀,又誤為小三毛金藻中毒等疾病。
2.3 流行時間認識有誤:一般人認為車輪蟲病僅發生在春季,病魚大批死亡在4-7月份,實際上,車輪蟲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秋后車輪蟲引起魚類大量死亡也時有發生。
2.4 傳播途徑認識有誤:車輪蟲以直接接觸魚體而傳播,但是離開魚體的車輪蟲能在水中游泳轉移宿主,可以隨水、水中生物及工具等傳播。
2.5 對病灶部位認識不足:車輪蟲除寄生在魚體表、鰓等處,有時在鼻孔、膀胱和輸尿管中也有寄生并產生病灶。
2.6 根據魚體質來判斷失誤:體質差的魚容易感染,但當水體環境非常差時,體質較好的魚也能感染。
2.7 用藥認識有誤:車輪蟲寄生在鰓部發病當作爛鰓處理,造成久治不愈;堿性水質用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效果很差,而有些車輪蟲藥則需要將水質調成堿性方可見效;天氣不好,刺激性大的藥品能使病魚加重病情,造成大錯,還要控制好藥物劑量,藥物濃度過低不僅殺不死車輪蟲,反而會刺激它加快繁殖,濃度過高又會直接導致顙魚死亡。
引起車輪蟲暴發的原因有很多,一定要精心管理,從清淤到池塘底質改良,從肥水到調節水質、平衡藻相,從確定放養到投餌、病害防治,每一環節都要認真對待。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