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江蘇、湖北、山東……水鄉澤國里,動輒幾十萬畝水面的水庫、河湖中,魚兒肥美,品質優于一般坑塘。這些鮮魚即將大量游進京城。今年,本市要與津、蘇、鄂、魯、冀5省市合作,選擇水源優質地區,開建水產直供基地,生產、檢測環節全程監控,從源頭保證進京水產品質量。三四年后,這些鮮魚將占到北京市市場上淡水魚總量的九成,市民可以放心飽口福。
天津、山東、江蘇、湖北、河北,都是我國的大宗淡水魚產地,這些地區水質優良,從根兒上保證了水產品的鮮美。但北京市還要優中選精。昨天,記者從北京市農業局獲悉,今年北京要在這5省市中,嚴格挑選5個大型水庫和5家養殖面積在10萬畝以上的縣,建設水產品直供基地,將這里優質的水產品大量引入首都市場。
這5省市的大水庫不僅水質好,水中營養物質也豐富,水體自我清潔能力更較面積狹小的坑塘強很多。因此,這里生長的魚兒不但肥美,受到污染影響的幾率也相對較低。除天然因素之外,北京市農業局等部門還將與這5省市的漁業主管單位合作,在直供基地實行標準化生產。魚兒吃的食等,統一調配;魚兒易患的病,統一定時檢測……基地也要備案各個生產環節,篩選出活蹦亂跳的魚兒再送進京城。
北京市還將把池塘標準化改造及健康水產養殖等技術,帶到直供基地,并培訓這里的工作人員,為進京水產品品質再加一道保險。預計到“十二五”末,首都市場上的九成水產品,都將來自直供基地。屆時,市民的“菜籃子”不僅豐盈了,也更安全了。
在外建直供基地的同時,北京市也正快馬加鞭“修煉內功”。在今后的三四年間,京郊將改造3萬畝高標準池塘,使它們的年產量達到6萬噸;新增高密度、零排放養殖水面10萬平方米,年產商品魚5000噸;增加節水、高效養殖面積1萬畝,每畝可年產鮮活水產品7.5萬噸……通過這些改造、完善工程,北京市一年可供給12萬噸優質淡水魚,比“十一五”提高6萬噸的供給能力,在人均消費指標和人口指標不變的情況下,北京市的水產品自給率將提高到27.5%。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