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有許多種生物都能發光,例如某些細菌、昆蟲、腔腸動物,它們能發光與某種蛋白質有關,但是參與的蛋白質和發光機制不太一樣。螢火蟲發光是其體內熒光素酶氧化熒光素導致的,腔腸動物發光是因為體內有能發光的蛋白質,叫做發光蛋白。能發光的腔腸動物包括水母和珊瑚蟲。水母體內有兩種發光蛋白,1種是水母素,它在環境中有鈣離子時就能發出藍光,另一種是綠色熒光蛋白,它吸收了水母素發出的藍光后,發出波長較長的綠色熒光。但是人們發現,綠色熒光蛋白的發光并不需要有其他因子的參與,只要用紫外線照射就能使之發光,而且綠色熒光蛋白極其穩定,又沒有毒性,所以在生物學研究中應用得最多。
1992年,生物學家將水母綠色熒光蛋白的基因克隆了出來。把它的基因做一些改動,得到的發光蛋白會發出不同顏色的熒光,例如黃色、藍色、藍綠色的熒光。珊瑚蟲的發光原理和水母的類似,不過,它的發光蛋白是紅色熒光蛋白,發的是紅色熒光。
如果把發光蛋白基因轉入其他生物體中生產發光蛋白,其他生物體也會發光。科學家們已經創造出了許多種能發熒光的轉基因動植物,比較著名的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科學家創造出的熒光斑馬魚。
斑馬魚是一種常見的觀賞魚,它身上的條紋通常是黑白相間的。熒光斑馬魚被分別轉入了水母綠色熒光蛋白或珊瑚蟲紅色熒光蛋白的基因,在紫外線照射下,能夠發出綠光或紅光。熒光斑馬魚作為觀賞魚在市場上銷售,是第一種上市的轉基因動物。但是科學家們想要用它來檢測水中的污染情況。為此他們給發光蛋白的基因加上了“開關”——啟動子。這些轉基因斑馬魚平時不發光,在遇到重金屬、毒素、激素時,啟動子會“打開”發光蛋白的墓因,讓斑馬魚立即發出熒光來。我們可以給不同顏色的熒光蛋白基因加上與不同的污染物結合的啟動子,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斑馬魚發出的是什么光,而知道水中有什么樣的污染物。這種檢測法極為靈敏,要比用儀器檢測更便宜、更快速、更敏感。而且這些熒光斑馬魚可以反復使用,讓它們撤離被污染的水域,它們就會逐漸失去熒光,放進污染水域,又會重新發光。
另一種比較著名的轉基因熒光動物是熒光豬,這是把水母綠色熒光蛋白基因轉入豬體內制造出來的。在紫外線的照射下,熒光豬的蹄子、鼻尖、舌頭這些沒有被毛發遮蓋的部位發出了熒光。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