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吃起來肉質鮮嫩透明、入口嫩滑清甜,聞起來清香無腥味……近日,斗門區白蕉鎮正在籌備下月舉辦首屆海鱸美食節,白蕉海鱸這個有著獨特地域風味的斗門美食,屆時將“使出”渾身解數,迎接八面來客。
4月底,白蕉鎮通過了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專家組復審的評審,獲評為“中國海鱸之鄉”。這是繼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后,白蕉海鱸再次獲得國家級榮譽。
記者昨日從白蕉鎮獲悉,“中國海鱸之鄉”將于下月正式授牌,白蕉鎮正在籌備在授牌之際舉辦首屆海鱸美食節。屆時,游客除可以現場品嘗鮮美的白蕉海鱸外,還可選購經過深加工的白蕉海鱸制品。
白蕉鎮鎮長黃順安說,希望通過“中國海鱸之鄉”的授牌,進一步擴大白蕉海鱸的影響,更好地向社會推介白蕉海鱸。
目前,白蕉鎮共有1600多戶養殖海鱸,養殖總面積約1.5萬畝,總產量3萬多噸,約占全國產量的30%、全省產量的75%。但白蕉鎮還有約5萬畝的養殖面積可供拓展用于海鱸養殖,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經冰凍冷藏后或加工成魚干后的白蕉海鱸,正銷售到青島、上海、北京等國內大中城市。而經過咸化養殖技術處理后,適應咸水的白蕉海鱸,還被運往南韓、日本等地銷售。
白蕉海鱸的養殖與銷售之所以成功,主要得益于兩大優勢,其一,是因為海鱸屬廣溫性魚類,最適宜生長水溫為25℃-30℃。白蕉等地的氣候,使得海鱸不但可以在本地區自然越冬,而且水溫還長期處在其最適宜范圍,使其比其它地區生長期更長,更有利于成長。
此外,白蕉海鱸屬廣鹽性魚類,斗門地處珠江口磨刀門西側,具有獨特的河口位置,咸淡水交接處,淡水和海水清新充足,西江水貫穿斗門全境,每年冬春時節,是海鱸下苗的季節,而此時的西江恰逢咸潮來襲,河水有了一定的鹽度,等到了春夏季節,西江水又變成了微咸水或純淡水。斗門內河的淡水與大海的咸水進行交換的特有條件,造就了斗門特有的水質,也造就了白蕉海鱸肉質鮮嫩、透明,入口嫩滑清甜,清香無腥味的特點,具有濃厚的地域產品特色。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