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季休漁漁船靠港
6月1日12時,北緯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黃海海域伏季休漁正式開始。昨日,記者跟隨煙臺市漁政站的執法人員,巡查了煙臺的芝罘區、開發區海域,并趕赴開發區初旺港,對漁船歸港休漁情況進行了跟蹤采訪。據了解,截至昨日下午3時許,煙臺6000余條漁船全部歸港休漁。
大霧突至影響漁船準時歸港
昨日上午10時許,記者乘坐煙臺市漁政執法船從太平灣碼頭出發。船剛剛出港,一股突如其來的平流霧封鎖了海面,能見不足20米。海上陣風瞬時達到了5級。頂著波濤洶涌的海浪,漁政執法人員堅持出海,對伏季休漁期前海上的漁船歸港情況進行督查。在海面上,記者不時可以看到有掛著紅旗的個別漁船從海上往各地港口趕。
經過近兩個小時的海上顛簸,執法船中午11:50抵達了開發區初旺港。這期間,執法人員和記者并沒有發現在海上繼續作業的漁船。在初旺港,記者看到,300余條漁船早已經排列整齊的停靠在碼頭上。雖然已經過了中午12時,還是不斷有漁船從四面八方趕到。
伏季休漁已深入人心
對持續了17個年頭的伏季休漁制度,漁民們紛紛表示支持。“幸虧有了伏季休漁制度,不然海里的資源沒了,我們漁民的生計就成問題了。”在開發區初旺漁港,打了40多年魚的老漁民初名普告訴記者。
“20年前,漁訊到后可是忙壞了打漁人。”初名普告訴記者,在90年代初期,一條200馬力以上的鋼制拖船,半天就可以把漁船裝滿,一天下來10萬斤魚不成問題。老初說,那些年一艘鋼質拖船一年能有百萬元的收入,漁民們也從那時漸漸富了起來。
“從90年代后期,魚慢慢少了,現在出一次海,算上餌料魚才能拉個幾萬斤。”初名普說,“特別是到了每年的5月份,出海的收獲就更少了。” 老初向記者講述了幾天前的一次出海經歷:“那天只出去了一艘船,從晚上作業到第二天早上,回來一看只捕了6條鲅魚。”老初說,那一晚上的總消耗就能有6000多元。“上半年,像我這樣堅持出海的,純利潤幾乎沒有,好多都是賠錢出海,再有些干脆就不出海了。”老初說。
憨厚的漁家漢子宋民告訴記者,“如今實行伏季休漁,國家給俺們漁民發放的燃油補貼也不少,所以伏季我們漁民不打漁,也會有充足的費用補貼家用。”
今年休漁期只有釣具可以作業
受大霧天氣影響,至昨天13:25,最后一艘捕撈漁船在初旺海港內停靠完畢。初旺港365條捕撈漁船全部歸港休漁。執法人員還對伏季休漁的定置網場進行全面清查,檢查定置網具的網囊、網墻及網圈是否全部上岸,是否按規定集中存放。
今年的伏季休漁,從6月1日12時開始,至9月1日12時結束,歷時3個月。煙臺市漁政站副站長趙威向記者介紹:“按照農業部的相關規定,今年刺網漁船全部休漁;除釣具外,禁止其他漁具在伏季休漁期間從事捕撈活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