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廣東省茂名市公館鎮有多年的羅非魚養殖歷史,當地的羅非魚養殖戶大多也都有豐富的養殖經驗,因采取輪捕輪放的方式,養殖產量一直較高。即便如此,養殖戶葉文新一年出4批魚的產量,還是令其在當地小有名氣。
輪捕輪放一年賣4批魚 公館鎮當地的羅非魚養殖,大部分都是采用自行標粗、輪捕輪放的魚豬混養立體養殖模式,當然,葉文新也不例外,其擁有標粗塘3畝,養殖塘12畝。
“去年養的魚都是用前年標的秋苗。”葉文新介紹說,2009年11月左右,他從寶路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廉江分公司購回魚苗10萬尾,7朝大小規格,投放于標粗塘中。魚苗標粗至2010年5月,此時養殖塘中大部分的成魚已經賣出,即將標粗至0.7兩左右的魚苗2萬尾過塘到養殖塘中。
“一般都是養3個月左右即可出魚。”葉文新告訴記者,5月過塘的魚苗,到8月有七成達1斤以上,即可出魚。隨后再過塘第二批魚苗,2-3兩規格。“這一批魚由于養殖氣候較適宜,吃食多,長速較快,養兩個月即可賣魚。”10月份再補一批苗,12月份又可出魚。這樣一來,去年一年,葉文新共賣了4批魚,達9萬斤以上。“前年一年還賣了5批呢。”面對去年這個產量,葉文新認為很正常。
控制投料量謹防腸胃炎 總結養殖成功經驗,葉文新認為最關鍵的還是要看天氣投料,“陰沉天氣少投一些,陽光充足的時候要注意增氧。”
“一般情況下,一批魚的飼料成本大概在4萬元左右。”葉文新透露。同時,因采用立體養殖模式,還可少量投喂豬糞,但葉文新強調,豬糞要先經過化糞池發酵,這樣才不容易影響水質。
“控制投喂量很重要。”葉文新介紹,3兩以下的魚苗,飼料投喂量大概在4%左右,長至3兩以上后,投喂量可調整至3%。據記者了解,今年羅非魚行情好,有養殖戶為加快出魚趕個好魚價,加大投喂量。葉文新認為這個作法欠理性,“一味加大投喂量,容易造成魚攝食過量而導致腸胃炎,特別是高溫天氣,魚的腸胃不好,抵抗力下降,就容易并發感染其他病害,到頭來得不償失。”
在高溫季節,葉文新特別留意觀察水質水色,以及魚的腸胃狀況,如果發現魚有輕微的腸胃炎,隨即減少投喂量,并用三黃散、大蒜素等潑灑,待魚正常后再恢復投喂量。另外,由于輪捕輪放的方式,魚塘常年不干塘,為防止魚塘基底有機質過多,滋生細菌蟲害,葉文新在每一次出魚后,趁著水位較低,都會用生石灰、二氧化氯、聚維酮碘等做一次消毒殺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