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初夏的夕陽下,湖北省洪湖市濱湖辦事處洪湖漁場村民肖業文,靜靜坐在自家的水泥船上。湖水已退至遠處,沒有了往日的波光盈盈,數千只竹竿突兀地插在淤泥中。
由于干旱,肖業文家養殖的螃蟹已損失殆盡,80多萬元投資打了水漂。他的遭遇,正是大旱中“洪湖系”水產業的縮影。
不論產量還是養殖面積,洪湖都是全國最大的水產品縣市。大旱給當地水產業造成了極其明顯的沖擊:三分之一的魚塘受災,近一半圈養魚塘絕收,直接經濟損失相當于去年全年洪湖水產業生產總值的六分之一。
損失慘重 年過五旬的肖業文養了4年螃蟹,遭了2次天災:去年洪澇災害,他損失了十多萬元;今年初他又貸款60萬元,準備大干一場,不料承包的800畝水域大部分干涸。
現在他最憂心的是如何還上銀行貸款。還不上錢,不僅來年無法繼續貸款生產,還得承擔法律責任。
除了鮮活水產,洪湖也是水產加工企業的聚集地,水產加工業年產值達20億元左右。而干旱,同樣牽連到他們。“以前端午節時,我們都是加班加點生產;但今年,廠里給全體員工放了三天假。”得記食品的胡師傅說。
得記食品的特色產品是洪湖野鴨制品和洪湖魚制品。由于干旱,該公司的800畝魚塘受災,主要依靠以前的儲備維持生產。一旦存貨用完,只能停工或轉做其他產品。
而目前暫未受到直接沖擊的蓮產品加工也前景堪憂。洪湖市水產局相關負責人說,洪湖市是全國重要的香蓮生產基地,預計今年會減產。
六分之一水產產值蒸發 據洪湖市水產局初步統計,該市水產業受災面積41.3萬畝,約占全部養殖面積1/3。截至5月21日,直接損失接近6億元,約占去年全年水產產值六分之一。“隨著近段時間旱情加劇,直接損失肯定會增加,另外還有一些損失無法統計。”洪湖市水產局局長曾令旗痛心地說。
在洪湖閩洪原產地水產市場,水產商行老板尹作宣指著池子里個頭不大的財魚說:“要是以前,漁民們至少會等魚再長大一倍才會賣。但現在,他們擔心繼續干旱下去,把這些沒長大的魚都賣了。”
目前,洪湖市水產局一面組織調度水源,一面呼吁漁民們保護好魚苗和種魚,以便來水后能迅速恢復生產。“如果連這些都沒了,再要恢復起來就會更加困難了。”曾令旗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