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專程探訪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西連鎮的“海上漁村”。筆者了解到,繼珍珠養殖成功后,近年來,西連人經過艱苦的探索,終于找出網箱養魚的成功之路,成為西連鎮海洋經濟新的增長點,西連人發家致富的支柱產業。目前,西連有4000多人從事網箱養殖及相關行業,全鎮網箱養魚達10000多框,年魚產量4000多噸,年產值達1.2多億元。
西連人不斷譜寫海洋經濟新篇章
西連鎮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三面環海,海洋資源相當豐富,境內有北棟灣、龍腋灣、龍耳灣、豐隆灣、邁谷港、大井港等天然港灣,海水養殖得天獨厚。但世代耕海的西連人,只是以傳統的捕魚為生,日子仍然過得緊巴巴,因而西連鎮是徐聞縣有名的窮鎮。后來,西連人意識到不能守著金飯碗叫窮,要做大做強海洋經濟這篇文章。
經過幾代西連人艱辛探索,充分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天然港灣,特別是大井流沙港、北棟港水溫及含鹽度適宜,水流暢通,風平浪靜,是養殖珍珠的天然港灣,于是,西連人探索出養殖珍珠的成功之路,使該鎮一舉成為聞名遐邇的“珍珠之鄉”。目前,全鎮養殖珍珠水面積達15000多畝,養殖珍珠專業戶3050戶,12500多人,年產珍珠18噸,年產值達6千多萬元,珍珠及其產品銷往日本、西歐、港澳等國家與地區,成為全國最大的南珠養殖基地,該鎮的大井村成為全國珍珠第一村。
可是,西連人并不滿足于珍珠養殖成功的現狀而停步不前。近幾年來,西連人又大力發展和開發網箱養魚、對蝦養殖、墨西哥扇貝螺養殖等海洋經濟新增長點。但西連人在網箱養魚這條路探索上好艱辛。
網箱養魚讓西連人嘗到甜頭也嘗盡苦頭
2007年前,不懂養魚技術的西連人并不自卑,為養好魚,他們到外地取經、拜師學藝,學有所成歸來把家搬到漁排上,養起軍曹魚、章紅魚等,他們把魚的冷暖時刻掛在心上,當成孩子來飼養,經過精心的養殖和摸索,再加上那幾年氣候的適宜,讓西連人嘗到養魚的甜頭,也嘗到成功的喜悅。他們養殖的軍曹魚、章紅魚遠銷臺灣等地,2006年產值達3000多萬元。
正當西連人春風得意之時,2007年8月,熱帶風暴“帕布”襲擊徐聞,暴雨狂注幾日幾夜,使海水變成淡水,西連人網箱里的魚遭到滅頂之災,魚全面翻肚浮滿海,養殖基地被洗劫一空。但西連人并不氣餒,正當重整旗鼓,從災難中振作起來之時,緊提著的2008年,年初的冰雪災和年中的強熱帶風暴“北冕”襲擊徐聞,西連人的網箱養魚業又連續兩次慘遭浩劫,血本無歸。這兩年的大災難讓西連人欲哭無淚,嘗盡網箱養魚的苦頭。
西連人從慘敗中再次站起來
連續兩年的重重大災難并沒有壓跨西連人,他們不信鬼不信邪,只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們決心從慘敗中再次站起來。2009年,西連人認真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重擔信心,在黨和各級政府職能部門的引導和大力支持下,他們多方籌集資金,迅速投入復產,在他們的精心管理下,當年養殖的章紅、石斑、金昌、軍曹、龍膽等名貴魚一舉成功,這些魚主要銷往福建、香港、臺灣、美國等地,并且供不應求,當年產值接近億元。
2010年,西連網箱養魚的領頭雁、源海養殖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陳水晶成功與廣東省海洋大學合作,廣東省海洋大學提供技術力量支持,把網箱養殖拓展到廣闊的深海海域,建起可以抗12級臺風的深水網箱,接著,又成功探索出在深水網箱一年可以養兩造金昌魚,使西連人對網箱養魚更有了信心。去年,在陳水晶的帶動下,全鎮共有268戶漁民實現轉產轉業搞網箱養殖。同時,網箱養魚催生了魚飼料經營、魚苗供應、幫看漁排等行業,直接帶動全鎮的就業和經濟的發展。目前,西連有4000多人從事網箱養殖及相關行業,全鎮網箱養魚達10000多框,年魚產量4000多噸,年產值達1.2多億元。
網箱養魚,讓西連鎮的石馬、水尾等窮村一躍成為全縣屈指可數的富裕村莊,水尾村近幾年建起小洋樓達300多幢,石馬村建起小洋樓近200幢。
如今,網箱養魚,撐起了西連鎮海洋經濟的一片艷陽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