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漁業增殖放流能有效促進漁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6月5日上午,一年一度的休漁期增殖放流在煙臺海陽拉開序幕,共放流中國對蝦暫養苗約5000萬尾。
6月5日上午,在位于行村鎮的海洋水產資源增殖站,來自省海洋與漁業廳和省海洋捕撈生產管理站的漁業專家對此次放流的中國對蝦暫養苗的數量和規格進行了評估和測量。據山東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張錫佳介紹,他們首先查看了中國對蝦蝦苗的檢疫報告,也對蝦進行了體長測量,蝦的規格平均達到2.8公分,符合放流標準,在查看過程中,蝦苗的體質活潑、健康,呈現出一片旺盛的勢態,他們在蓄養蝦苗的過程中,利用生態原理養殖,利用過濾水和鮮活餌料,蝦苗在28天的養殖過程中,是比較成功的,也給全省做出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經過嚴格測量后,工作人員將這些蝦苗分批次放流大海。此次增殖放流活動總共將投入資金300多萬元,將于近期分別放流包括海蜇、黑鯛魚、梭子蟹、日本對蝦等在內的多種漁業資源,將對海洋漁業資源保護和提高漁民的環保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海陽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科科長李春猛告訴記者,此次放流活動是整個山東省暫養中國對蝦苗種放流活動的第一家,也是整個海陽市2011年漁業資源修復行動計劃、漁業資源增殖放流的開局,通過增殖放流,可以有效地增加海陽市近岸海區漁業資源,有效地提高漁民收入。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