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由于氣候原因,今年多地羅非魚投苗延后約1個月,如何降低風險、保證效益便成為后續養殖的重中之重。
文/撰稿人劉慶升
4月初開始,隨著天氣的恢復正常,羅非魚的養殖戶投苗熱情與彼時的氣溫一樣急速攀升,各大苗場基本都處于供不應求的甜蜜煩惱之中。而對于養殖來說,今年的投苗普遍延遲已成定局,在此情況下,如何降低風險、保證效益便成為后續養殖的重中之重。
大廠同期產量不降反升 盡管今年不少廠家生產延后,但是由于親魚量準備充足,過冬溫棚面積擴大的原因,不少品牌廠家同期產量不降反升,但一些條件有限的小場今年受影響明顯。
由于受到持續寒流的影響,大多廠家今年早春苗生產延后,往年2月份即開始產苗的海南地區不少廠家今年更是直至4月中旬才開始恢復正常,而廣東地區也同樣如此。
但截止5月中旬,筆者了解到,不少品牌廠家的產量卻是不降反升。廣東國家羅非魚良種場場長葉衛就告訴筆者,盡管今年春苗生產推遲了二十多天,但由于親魚量準備充足,加上越冬溫棚面積增加,到5月中旬,總產量相比去年同期略有上升。在5月9日,茂南三高良種繁殖基地場長梁華盛也介紹,基地累計出苗已達6千多萬,而去年同期僅為3千多萬。談到產量增加的原因,梁華盛表示,“溫棚的搭建面積從前年的60多畝增至200畝,過冬苗的產量得以提高,溫棚也讓生產一直沒有因為倒春寒而中斷�!�
由于采用了人工孵化生產,寶路水產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吉富水產品有限公司、湛江國聯水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吳川基地、南寧遠東農牧漁發展公司等種苗企業相關負責人均表示,今年產量出現了一定幅度的增加。
相比之下,今年小苗場受天氣的影響顯而易見,由于生產明顯延后,海南吉富水產品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劉志利就告訴筆者,今年海南的小場生產總量比去年同期絕對少。廣州市五龍崗水產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梁聰也分析認為,往年3-4月份是海南苗場生產的高峰期,今年受天氣的影響,該時期產量至少下降了1/3。而進入5月份后,隨著水溫的快速上升,海南苗場產量已開始逐漸下降。
5月9日,筆者與南寧遠東農牧漁發展公司總經理陳煌奇聯系時,他就坦言,最近的產量已經出現下降,“現在下午測到最高水溫曾達到了35℃,按目前的情況看,6月份后海南的生產將基本停止�!边@也和往年相似,“五月底六月初左右海南的生產基本停止,廣東的苗場開始接力�!�
投苗高峰期仍在持續 至五月中上旬,由于市場總量仍難以滿足市場需求,投苗高峰期市場人士預計最少將持續至五月下旬。
也正是由于小苗場帶來的沖擊小于往年,品牌廠家產量又難滿足處于高峰期的市場集中需求,至5月中,市場需求量依然較大。江門海大飼料陽江區域經理曾劍強就告訴筆者,截5月上旬,養殖戶投苗比例雖然已經較大,但是種苗還是緊缺。5月15日,高要市朝陽水產醫院的容志朝也告訴筆者,自己一些客戶就還在等所代理的某品牌苗場發苗。
梁華盛表示,目前廠家水花的供應已經較為充足,但標粗苗還是較為緊缺。究其原因,很多外塘親魚在4月中下旬才恢復正常生產,而且產出水花后正常需要15-20天的標粗時間,今年出現延長至25天左右的情況,這都導致了標粗苗供應緊張的局面。海南昌盛龜鱉種苗場總經理周經明也指出,今年春苗銷售主要以水花為主,標粗苗直至5月初才有出售。
因此,寶路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廉江基地副總經理紀東衛預計,投苗高峰期至少會延續至5月下旬,劉志利也表示了相同的觀點,“甚至是6月上旬�!�
趕上市投料或加大 投苗推遲已是事實,但由于春節后良好魚價的帶動,加之年底出魚價格有可能走低,養殖戶為縮短養殖周期,投料比例或將上升。
春苗晚出,投苗推遲自然也是不言而喻。廣州、高要、江門、陽江等主養區相關人員均表示,投苗多從4月中旬才開始增大,比去年延遲近1個月,“4月份基本沒有客戶來買小號苗料,5月銷量才逐漸恢復了正�!保鴦姳硎�。
投苗已晚,如何縮短養殖周期,趕在處于高峰期之前的好價位出魚就顯得尤為重要。
“投足料”或許會是很多養殖戶采用的方式之一,網名為魚寶的中國水產頻道網友就認為,如果投苗時的商品魚的價格-養殖成本=P。那么當P>2,瘋狂投苗,瘋狂投料;2>P>1,積極投苗。對比目前5元/斤以上的魚價,加大投料存在動力。
曾劍強就指出,陽江地區立體養殖往年一般到3-4兩重才開始投喂,由于魚價較好,今年有可能提前,“這種立體養殖的模式靈活性強,魚價好的時候投料時間就提前。”中山統一企業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經理邱明堯則介紹,粵西投放過冬苗的養殖戶為了趕早上市,會選擇純投料的精養模式。
廣州英維飼料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麥均達表示,會重點發展一些精養模式的客戶,“純投料成本增加,但是采用純投料10月份左右即可出頭批魚,而且采用邊養成品魚邊標苗的模式,最多一年可出三造魚,總產量比立體養殖大,利潤不低�!�
但是投料比例增加后風險也會隨之而來,,“江門地區去年鏈球菌暴發的情況并不嚴重�!焙>S飼料有限公司江門區域經理陳偉濤介紹,這或許也是養殖戶可能會增大投料量的因素之一。在往年鏈球菌情況較為嚴重的高要地區,榮志朝認為投料比例預計不會增加,養殖上也還是會采用立體養殖,“純投料如果魚價不好,沒有利潤空間,此外病害的高發也讓養殖戶不敢加大投料�!倍D系那闆r也大致相似,海南裕泰科技飼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剛就表示,“高溫季節往往投料量一大就死魚。”由此也可見其中風險。
多級輪養防控病害 如何做到縮短養殖同時,降低病害發生的風險,控制養殖密度,采取多級輪養模式是可行的方法之一。
而如何在縮短養殖周期的同時,盡可能降低病害的威脅,紀東衛認為,首先要控制投苗密度,一般建議客戶的放苗密度在1200-1500尾/畝,今年它所負責的廉江基地就是按照這個密度進行投苗的,“3月中旬投的苗,預計7月份即可上市。”其次,保持優良水質,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自然有利于魚的生長。
梁聰建議,養殖戶可以分批抓魚,在10月份左右魚價較好時先上市一部分規格較大的魚,剩余部分則養殖至更大規格年底出,海維飼料有限公司江門區域經理陳偉濤也提出類似的方法,在采用分批抓魚,降低池塘壓力的基礎上,他建議開始放苗密度在1000-1800尾/畝的魚塘,養到6-7兩時,可再套養一批1-2兩的標粗魚種,以達到空間更合理利用。葉衛也介紹了這種多級輪養模式:同時放養2-3種不同規格的苗種,比如春放時放養50-100克苗,畝放養1500尾,同時搭配4-5厘米的魚種1500尾/畝,等到7月份第一批上市后,又放養4-5厘米魚種1500尾/畝,年底前第二批收獲后再放養一批。全程投喂羅非魚配合飼料,一年可收獲2-3造,年畝產2000-3000公斤。
佛山市三水白金水產種苗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健輝則根據各地區的不同情況,探索出了多種羅非魚與草魚、鯽魚、叉尾回等混養的模式,“在放養密度低的同時,搭配其它合適的品種養殖,對降低病害發生率和提高生長速度都會帶來幫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