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魚價走勢:2011年上半年即將過去,華南三地(湛江、北海、海南)羅非魚工廠收購價走勢分析如下。
湛江地區:1月份魚價處于較低水平,2月份起魚價急劇上升,3-4月份魚價走穩,5-6月上旬價格出現大幅度的滑坡。其中5月份,加工廠對原料魚價格下調次數多達9次之多,每次下調幅度在0.05-0.1元/斤。近日魚價已出現小幅反彈,各規格較月初上升了0.05元/斤,下跌的勢頭暫時得到遏制。半年時間內高峰價與低谷價之間達1.2元/斤。
北海地區:魚價走勢與湛江地區大致相同,兩地工廠收購規格從條重0.6斤起,至1斤以上為止。廣西地區受凍災影響,絕大部分羅非魚被凍死,故北海地區原料魚相對緊缺,魚價下調頻率較小。半年時間內高峰價與低谷價之間達1.35元/斤。
海南:與兩廣地區不同,工廠收魚規格分為三檔,分別為0.7-1斤、1斤-1.6斤、1.6斤以上。半年時間內高峰價與低谷價約為0.5元/斤。
加工出口:2月下旬春節過后,華南三地加工廠陸續開工生產,羅非魚收購逐漸火熱。因去年下半年鏈球菌病困擾,養殖羅非魚損失較大,去年冬季持續長時間低溫,云南、廣西、粵北以及珠三角多地羅非魚大批被凍傷、凍死,整個華南地區成品羅非魚數量極少。工廠開工后,一度上演“搶魚”大戰,上調魚價是吸引養殖戶出魚的殺手锏。
5月份后,經歷凍災剩余下來的越冬羅非魚逐漸變大,廣東、海南等地上市量逐日增多,此時正好碰上越南巴沙魚旺季上市,另外國外采購商羅非魚手中存貨仍比較多,購買意愿減弱,加工廠接到羅非魚訂單減少,以致不得不一方面減少收魚,一方面下調價格。據悉目前很多加工廠收魚量達不到高峰期一半,遠不能滿足生產線的產能。
養殖:上半年大部分時間,受干旱少雨天氣影響,羅非魚養殖池水位大幅降低,加上高溫,魚塘水質老化,底質急劇惡化,羅非魚得病率普遍比往年同期增多。清明節前水溫較低時,羅非魚多患寄生蟲性病害,清明后天氣變熱,水溫升高,引起羅非魚發病的因素主要是細菌所致,病魚表現為爛鰓、爛尾及豎鱗等癥狀。業內人士稱目前羅非魚病發作情況不太嚴重,主要對癥下藥,病魚一般能夠救治。
自5月份起魚價下跌以來,價格比最高時少了1元多/斤,目前有商品魚存塘的養殖戶出塘積極性降低,觀望情緒濃厚。
種苗:年初天氣多變,羅非魚親魚產卵量、種苗成活率均低下,魚苗供應緊張,再者天旱少雨,很多養殖池水位不滿足投苗條件,導致今年羅非魚投苗時間較往年延后一個多月,但隨著天氣好轉,各大羅非魚育苗場生產量上升,魚苗供應緊張局面得到緩解。5月份華南地區降雨增多,多數池塘蓄水增加能夠放苗,到目前為止,各地區投苗工作已基本結束。2009、2010年羅非魚鏈球菌疫持續暴發,凍災也凍死大量羅非魚,今年養殖戶欲改投抗病力高、抗寒力強的奧尼苗養殖,但因奧尼親本儲備量較少,所產的魚苗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無奈之下,絕大部分養殖戶只能投放吉富品系羅非魚。
中國水產門戶網獨家報道,任何媒體如需轉載務必標明出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