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在瓊海市龍灣港和椰林灣舉行大型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投放品種包括斑節對蝦、石斑魚等苗種、保護和恢復近海及江河漁業資源。當天共有15萬尾魚苗和2000萬尾蝦苗暢快游入大海。
據了解,海南省今年的漁業增殖放流活動,利用農業部專項資金525萬元,通過省政府政務中心招標采購,6月份在三亞、陵水、瓊海、文昌等海域,分批放流體長2.5cm以上的斑節對蝦苗4000萬尾,體長5cm以上的海水魚類苗種200萬尾;在松濤水庫及萬泉河上游河段,放流體長5cm以上的淡水魚類苗種900萬尾。9月份,在儋州、臨高白碟貝自然保護區,投放殼高2cm以上的白碟貝(學名:大珠母貝)苗種15萬粒。
海南省水產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陳積明現場介紹,從近幾年增殖放流的回饋抽樣調查情況看,放流的魚蝦苗種成活率在80%左右。近幾年對投放苗種進行的效果評價工作,主要調查了海口、文昌、東方市、瓊海、陵水等放流水域。評價結果為:一是放流苗種資源量恢復較顯著,放流區域的蝦類漁獲產量與放流前同比提高1倍以上;二是放流苗種生長良好,基本與同一期的生長趨勢特征吻合。
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有關負責人說,漁業增殖放流就是將優良的經濟魚類、貝類、蝦類等苗種,投放于適當的海域,增加水域中優良品種的生存基數,從而改善水域生態環境,恢復和增加河流魚類種群規模,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保護和恢復漁業資源,促進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海南省從2001年開始每年在休漁期組織大型增殖放流活動。2001年至2011年海南省共計投放蝦苗15023.9萬尾、海水魚苗864.9萬尾、淡水魚苗2180.9萬尾、扇貝鮑魚苗等95萬粒、珍惜瀕危動物白蝶貝苗55萬粒、綠海龜50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種苗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