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經過近一年的籌劃準備,由合浦東園家酒廠投資開發建設的海洋生態養殖項目合浦東園白沙頭海洋生態養殖基地將于近期投放使用。合浦東園家酒廠率先在廣西北部灣沿岸啟動海洋生態養殖工程建設,為東園企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再添新的篇章。
東園白沙頭海洋生態養殖基地位于合浦縣閘口鎮群珠村委會鐵山港沿岸,占地2400畝,是目前合浦 東園家酒廠新建的融科研開發、技術培訓、成果推廣示范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實驗基地。該基地一期工程規劃年養殖馬氏珠母貝8000萬只、文蛤90噸、花甲螺100噸、南美白對蝦5000萬尾、花蝦2000萬尾、彈涂魚10萬尾、江蘺500畝及其它海洋經濟動植物,同時捆綁進行大規模羅非魚馴化海養,修復加固損毀的海堤,概算總投資達1億元以上,年產值最高可達1億元以上。
東園白沙頭海洋生態養殖基地完全采用純生態技術進行養殖,不直接投放常規人工飼料,而是利用經微生物發酵處理過的牛糞和牛沼渣沼液來養殖蚯蚓,并把它作為整個養殖基地的天然餌料資源,建立陸上東園企業和海上東園養殖基地的生態循環鏈,建立牛糞、沼渣沼液→蚯蚓→海洋植物→海洋動物的自然食物鏈,以生態技術進行魚蝦貝類增養殖,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雙豐收。這種生態型海水養殖模式將逐漸改變以往以單純的采捕、漂筏設施養殖為主的傳統養殖方式,克服了過度采捕帶來的水產品資源枯竭問題,以及近海傳統養殖帶來的海水污染、造成病害頻繁發生蔓延等弊端,以集約型、規模化、標準化的經營方式普及生態增養殖技術,以實現海洋養殖的可持續發展及良性循環。同時,該基地從改善海洋生態養殖環境入手,每年投入一定數量的資金,利用物理與生物的方法和技術,對周邊灘涂海域環境進行修復與優化,種植有經濟效益的海草并逐年擴大其種植面積,每年定期向海底自然投放馬氏珠貝、文蛤、花甲螺等海珍品幼苗,實現了周邊海洋生態養殖向苗種優質化、養殖環境生態化、養殖方式標準化的轉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