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夏季水溫高,草魚生長速度快,新陳代謝也隨之加快,隨著投喂量的加大,水質易變壞,做好草魚病的防治對全年的漁業生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漁業科技入戶專家組提出了草魚病害防治技術方案。
一、草魚患病的根本原因
草魚較鯉魚對飼料蛋白含量的要求低,但長速很快,這就導致了草魚體質差,對病源生物的抵抗力低下。因此在科學選用優質飼料的同時,還要人為不斷地添加維生素、微量元素以及利于增強營養轉化吸收和肝膽解毒、抗毒能力的如尚肝寧、肝膽寧等保肝利膽藥物,導致草魚易患病。
二、草魚抗病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夏季草魚吃食量大,氣溫忽高忽低變化大,水體浮游生物的代謝產物、生物殘骸及魚的糞便等不斷積累,水體透明度下降,使水體溶解氧出現偏低或不足。這時如果不及時進行水質調控的話,就會出現草魚吃食量突然下降、致病菌(厭氧菌)急劇增多、包括車輪蟲在內的纖毛蟲、輪蟲、指環蟲等由于水臟(天然鉺料充足)而大量繁殖。同時,草魚生活于低氧或缺氧的環境中,消化能力日益不良,營養水平相對于前期的生長速度嚴重不足,體質也急劇下降。
三、草魚發病的特點
絕大多數草魚發病時,腸炎、赤皮、爛鰓等病綜合交叉感染,一旦發病,就會出現不吃食,這就使得了腸炎病的魚無法有效內服治療藥物。而未發病的魚卻也由于缺食、少氧同時又因外用藥物刺激,體質進一步下降而不斷發病,這就使得草魚發病面積廣、發病時間長、死亡量大、甚或越治越死。
四、草魚病害防治措施
1、防重于治。首先要適當調節草魚的長速和體質,具體措施有:適量投喂青草,日投喂量為草魚體重的1-5‰;在草魚吃料好的時候即添加VC、多維、保肝等抗菌藥物;及時換喂蛋白質較低、維生素足量的優質飼料;在高溫期及發病期適當減小投餌率;在中午多開增氧機、夜間早開增氧機,以便減小飼料對草魚腸道的壓力,提高草魚對飼料的消化利用率,減少殘餌糞便對水環境的污染。其次,要及時調節水質,具體措施有:定期凈化水體和改良底質,即先用凈水、改底藥物改良底質,2天后以微生態制劑改善水體,增強水體的自凈能力,減少死藻、殘餌糞便等有機雜質的積累,使水體的氨氮、亞硝酸鹽都保持在正常范圍內;同時還要密切關注水體的PH值,以加注新水或施用生石灰(20-50斤/畝*米)的方法來降低或增加PH值,使其盡可能保持在6.5-7.5之間。最后,要減少病源微生物對水體、魚體的侵害,具體措施為:在草魚吃料好、長勢旺的時候,及時內服保肝利膽的藥餌3-5天,再根據顯微鏡檢查結果選擇性地使用殺除車輪蟲與指環蟲,隔天須用消毒藥物消毒,以消除致病菌對水體和魚體的危害。
2、草魚發病時要沉著冷靜,有的放矢。草魚一旦發病,死魚是在所難免的了,死多死少就看當時的水質、體質、病源情況了。如這三個方面的情況還不算太糟糕,則用藥后2-3天基本就能見效,但此時還不能停藥,尤其是內服藥,仍須連續服藥3-5天。相反,如上述三個方面中的某幾方面已經惡化,尤其是魚的體質(如肝、膽、消化道等)嚴重受損,則死亡期就會很長,甚至全軍覆沒。因此在治療草魚魚病時,一定要徹底分析發病原因,綜合考慮用藥方案。切不可為了省錢用刺激性大的甚至是違禁的藥物,使不堪一擊的亞健康草魚也開始暴發死亡;也切不可為了省事而簡單用藥,導致藥效不夠持久或病因消除不夠徹底而反復發病和久治不愈。具體到用藥上,在使用外用藥前2-3天,一定要適當內服保肝類、維生素藥餌,以增強魚體對病源生物、藥物及不良水環境的抵抗能力;使用外用藥時,可用刺激性小的藥物消毒;使用外用藥后2-3天,可選擇性地改善水體和底質,以鞏固療效。
3、用藥周期化,不要有僥幸心理。一旦了解到附近草魚池有病發生了,就要及時預防,不要因為自己的草魚吃料好就以為晚些時候預防也沒事。同時在藥品的使用上,要輪替用藥,不要固守于經驗或打聽來的某些“好”藥,要知道再好的藥物長期使用都會出現耐藥性。在藥物的使用上,要狠而準。
4、魚體長得越快、越胖,保肝藥物和維生素就越應多用。因為飼料中的蛋白質、脂肪酸是構成魚體的必要成份,當它們在魚體內轉化、積累加快時,魚體生長就會加快。這時適時加入保肝藥物和維生素,既可起到轉化多余脂肪、減少飼料中某些營養元素相對過剩對魚體肝、膽的危害,又可起到平衡飼料營養、增強肝臟解毒能力的作用,從而大大改善草魚生長過快與營養相對不足或過剩的矛盾。
總之,草魚病害防治的難點不在于用啥防治,而主要在于防治時機的把握上,也不在于盲目消除病害生物,而主要在于不斷提高草魚自身的抗病能力。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