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苗種投放形勢較好。全省自繁孵化鯉鯽等苗種6000多萬尾,從湖北、四川調運鰱鳙魚、草魚等10多個品種3000多萬尾,苗種投放預計可達1億尾,同比增加10%左右。其中鮭鱒魚自繁苗種約1500萬尾,引進苗種約2000萬尾。甘肅省主要水產良種生產基地臨夏國家級鮭鱒魚良種場冬繁鮭鱒魚發眼卵600萬粒,比上年增加100萬粒,銷售進展順利。鱘魚自繁苗種約30萬尾,引進苗種約100萬尾。大鯢自繁苗種2萬尾,引進苗種約3萬尾。甘南、臨夏、肅州、定西等地積極開展水產良種場改擴建,增加苗種繁育設施,4個水產良種場晉升為省級水產良種場。
二是特色養殖取得新的突破。酒泉金塔、臨夏永靖等地自繁鱘魚苗種取得成功,引進客商在劉家峽水庫建設網箱3萬平方米,開展鱘魚養殖。目前鱘魚已在河西金塔,中部臨夏永靖、定西漳縣,南部文縣翰坪嘴水庫等幾個地方形成較大生產規模,初步預計年產量可達500噸,成為甘肅省漁業養殖中的比較效益較高的新品種。大鯢養殖已從隴南擴展到天水、定西等地,養殖戶從2009年的80多戶猛增到現在的160多戶,增長了近1倍,產量達到15噸。休閑漁業蓬勃發展,目前經營企業已達到700多家,經營面積達到2.6萬畝,產值8000多萬元。
三是水產品市場供求兩旺,價格穩中趨漲。根據部分水產品零售市場價格調查,上半年鯉魚、草魚、鯽魚、虹鱒等價格穩中趨漲,市場成交量平穩。與去年同期相比,鯉魚均價為15.6元/kg,同比上漲4%;草魚均價19.6元/kg,同比上漲5.8%;鯽魚均價16.5元/kg,同比上漲10%。虹鱒河西均價為36-38元/kg,中部蘭州、臨夏等地均價為36-40元/kg,南部隴南等地為48-50元/kg。漁用物資價格與上年比,略有上漲,但從總體上看,對養殖成本影響較小,有利于農民增產增收。
四是全省水產養殖因災損失較大。截至6月底,全省酒泉、甘南、定西等市州陸續遭受了暴洪、風災和干旱等自然災害,漁業養殖遭受較大損失。敦煌市陽關飛天科技生態園2萬平方米的魚池全部被洪水泥沙掩埋,所飼養350萬尾各種成魚、12萬尾親魚和600萬尾魚苗全部死亡,經濟損失達7400萬元。甘南瑪曲漁場因大風造成育苗室、孵化室損毀嚴重,因洪災造成不同規格魚種死亡3萬尾,經濟損失16萬元。定西降雨比往年減少5-6成,造成1620畝養殖水面干涸,4760畝養殖水面下降,死亡魚種80噸、魚苗198萬尾,直接經濟906萬元。
五是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全面加強。全省上下認真貫徹國務院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把水產品禁用藥物和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專項治理作為上半年一項重要工作,提上議事日程,狠抓落實。制定了《2011年甘肅省水產品禁用藥物和有毒有害物質殘留問題專項治理方案》,提出了專項治理的重點產品、重點區域,安排了專項治理的時間進度和任務要求,提出了相關保障措施。開展了水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檢查和抽查,督促市縣開展了水產苗種檢查,配合廳里完成了第一季度水產品產地質量抽檢。開展了農資打假專項行動、放心漁藥漁飼料下鄉行動和水產健康養殖培訓。全省發放水產品質量安全宣傳資料2000份,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和健康養殖技術培訓200余人次。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