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鯽魚咽喉部孢子蟲病在遼寧江蘇兩個鯽魚養殖大區的危害十分嚴重,養殖戶稱之為“喉癌”、“腫嗓子眼”。框鯉也有時發生。該病在夏花分塘前就開始發生,應在夏花培育時開始預防,方法是把孢蟲易克拌豆漿或水產誘食酵母一同潑灑,之后在投喂顆粒飼料時,分別在料經1mm、2mm、3mm各拌料一次投喂。
一、流行情況。鯽魚粘孢子蟲病主要危害鯽魚1齡魚種和成魚,夏花魚種發病較少,常流行于每年的4-10月,尤以6-8月最為嚴重。發病池塘感染率一般為30-80%,死亡率一般為20%左右,經濟損失很大。
二、主要病狀。粘孢子蟲以孢囊形式寄生于魚鱗片、鰓、皮膚及鰭條上,病魚體色發黑,魚體瘦弱,覓食能力差,浮于近水面處,游動緩慢,有時亦奔游一陣。粘孢子蟲寄生魚體表則出現膿泡狀圓形小點;寄生于魚鱗下則形成胞囊,由于胞囊逐漸增大,病魚鱗片不同程度地豎起,造成體表腫脹,有的肌肉潰爛;寄生于鰓部則有粘液增多,鰓絲腐爛和腫脹;寄生于腦部則解剖寄生部位可見白色胞囊。
三、防治方法。⑴清塘時挖去過多的淤泥,再用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劑徹底消毒,殺滅池塘中冬眠的孢囊。⑵做好苗種的檢疫工作,不能從粘孢子蟲高發區進魚種,魚種放養前用高錳酸鉀或敵百蟲和硫酸銅合劑浸洗,殺滅粘孢子,防止隨魚種進池。⑶及時處理病死魚,患有粘孢子蟲病的死魚,要及時從池塘中撈出埋掉,以避免病死魚體表的蟲體孢子散落池水中,被其他魚體接觸或吞食而感染。同時對接觸過患病魚的工具,需用濃石灰水或0.5克/平方米晶體敵百蟲與0.5克/平方米硫酸銅混合溶液浸泡,以防再度感染。⑷投喂優質餌料,加強管理,增強魚體抗病力。目前尚無專門治療的理想藥物,發病時常采用0.5克/立方米晶體敵百蟲(含90%)與硫酸銅0.5克/立方米合劑,全池均勻潑灑3-4次,每次約間隔5天。⑸內服藥用0.15-0.2%的鹽酸左旋咪唑或0.15-0.2%鹽酸氯苯胍藥餌,連喂5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