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魚苗和魚種應規格一致,軀體勻稱,背尾飽滿,鱗鰭完整無創傷,游動活潑。 應在可看到魚苗鰾點出齊、開口吃食、體呈淡黑色時起運。如運輸時間在12小時以上時,體色還應淺些。孵出時間長、體色已經變黑色或鰾點尚看不清的魚苗,不宜長途運輸。魚種起運前1天~3天必須拉網鍛煉,使魚體預先排空腸內糞便和減少體表粘液,體質結實,習慣密集環境適應長途運輸,以提高運輸的存活率。
運輸魚苗和魚種的水溫為8℃~22℃,在此范圍內溫度越低越好。運輸魚苗的水溫應控制在10℃~20℃,運魚種的水溫應控制在8℃~15℃。水溫在0℃以下時,不宜運輸。夏季高溫時,可用冰塊降溫運輸。
運輸用水要求水質清潔、溶氧量高、無毒無臭味,不受任何污染。途中需要換水時,每次換水量一般不超過1/2,最多不超過2/3,以防止水環境突變。到達目的地下塘時,應測量水溫。運輸魚苗的水溫與池塘水溫相差不得超過2℃,運輸魚種的水溫與池塘水溫相差不得超過5℃。另外,可以在運輸用水中放點食鹽,使水的鹽濃度達到1.5%,以調節魚體內外滲透壓和防治魚種外出血及感染;或者預先放入獸用青霉素或鏈霉素(每立方米水體400萬~800萬國際單位),以防魚病發生和運輸中水質變壞。
要保證魚苗和魚種在運輸途中有足夠的氧氣。除密封充氧外,可用送氣、淋水、換水等形式增氧。還可以帶氧氣瓶充氧和配備雙氧水、增氧靈等增氧藥品。 在啟運前,最好作一次裝載密度試驗,選擇合適的密度作為參考。例如在水溫20℃左右、運輸需走6小時~8小時的情況下,0.4m3帆布簍可裝運魚苗約12萬~15萬尾或5cm~7cm的魚種約1萬~1.2萬尾。此外,運輸時不宜喂餌,以免影響水質和消耗氧氣,增加死亡率;低壓悶熱的天氣也不宜運輸。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