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天津頻道 昨天,市渤海水產研究所發布的“渤海灣漁業資源與環境生態現狀調查與評估”項目報告顯示:經研究人員在渤海灣10米等深線以下海域連續3年的跟蹤調查發現,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由于受到環境污染等眾多因素的影響,渤海灣漁業資源由過去的95種減少到目前的75種;其中,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漁業資源從過去的70種減少到目前的10種左右。現在渤海灣可捕撈達產的漁業品種只有皮皮蝦、對蝦等極少數品種,傳統漁業特產野生牙鲆、河豚等已經徹底絕跡。
據渤海水產研究所所長宋文平介紹,渤海灣是渤海三大漁場之一,是渤海產卵場主要水域。歷史上渤海灣水生生物約有150多種,有經濟價值的漁業資源多達70種。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由于受到過度捕撈、海洋污染等眾多因素的影響,渤海灣漁業生態環境極度惡化,魚蝦產卵場已經遭受嚴重破壞。
市水產專家指出,加快恢復渤海灣漁業資源意義重大,它不但可以增加漁民收入,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渤海整體水生態環境,避免其成為死海,從而確保渤海海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