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地處黃河入海口地區的山東省利津縣,采用生態養殖方式,提高漁業綜合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海參、大菱鲆、花尾胡椒鯛、黑鯛等一大批“貴族魚”紛紛在此落戶,全縣“名優特”漁業品種已達90%以上。
據介紹,在推廣生態養殖方面,利津縣組織聯合各漁業協會,以建立漁業技術推廣服務網絡等形式實施“科技興漁”。圍繞漁民關心的漁業技術、管理知識等熱點難點問題,聘請專家、教授,選派技術人員,加強對養殖人員的技術培訓。
縣里分別與中科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等科研單位和高校建立了技術合作關系,組織實施了“大菱鲆苗種繁育及養殖技術推廣”、“渤海灣西部灘涂地區海參人工育苗及養殖技術研究”等重點科技項目。其中,“黃河口半滑舌鰨親魚馴化及人工繁殖技術研究”項目已通過專家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利津縣將引進“名優稀特”養殖品種,建設現代漁業龍頭企業作為發展漁業的重點,積極爭取政策、資金扶持,并從技術、管理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全程服務,幫助企業解決生產中的各種問題。該縣雙贏育苗公司通過加大技改投入,自主繁育3.5億無公害蝦蟹苗,由于適應和抗病能力強、生長快,苗體遠銷東南亞等國;豐澤漁業公司與中國海洋大學、省水產科研所合作,在當地開海參室內養殖的先河,目前90萬頭海參長勢喜人。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