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當地水產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水質變差引發的白點病每年造成的損失達億元之巨。“按照傳統的網箱養殖方式,養殖戶要增收,就要多投放魚苗。魚苗多,水質富營養化程度高,就容易爆發魚病。”水產專家、原黃海水產研究所黨委書記陳家鑫說。隨著連江大力發展臨港工業,羅源灣和大官坂養殖區逐步向臨港工業區轉變,傳統網箱密集養殖的方式更難以為繼。
去年,連江縣引導養殖區外遷,在江灣海區先期建成8組96米擋浪壩,鼓勵漁民外移試養,部分養殖戶開始外遷。
新加坡歐圣集團就是響應者之一。在苔箓鎮后灣村外海海域,該集團的外海抗風浪塑膠漁排鮑魚別墅養殖基地里,1250口塑膠漁排如列兵般整齊排列,養殖區海域干干凈凈,看不到傳統木制漁排的臟亂差景象。“外海養殖的鮑魚生長速度和成活率均提高了30%,人工成本節省了90%。” 基地負責人吳永壽說,這些鮑魚能賣到每公斤250—440元的高價。
外海養殖為探索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了新機遇。在黃岐半島北部海域,百洋公司建設4000畝碳匯漁業養殖基地。該基地以若干組大型金屬網箱發展鮑魚、海參和高檔珍貴魚種養殖,并利用周邊海域發展海帶和江漓菜等藻類養殖。海帶與藻類通過光合作用吸收水體的二氧化碳,可改善水質,又作為魚類餌料,提升鮑魚質量,增加經濟效益,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最先進、最環保的水產養殖方式。
“作為全國漁業大縣,連江縣將繼續探索海洋漁業養殖可持續發展,以規模化、工業化、精品高產來代替低效、落后的傳統養殖,從內灣向外海拓展養殖空間,謀求速度和質量雙贏。”連江縣縣委副書記陳彪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