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報訊 福建省“開海”與“護海”并舉,合理利用海洋資源,不斷加大對海洋環境的保護力度,全面實施海洋經濟強省戰略。目前,福建海洋經濟總量、增幅居全國沿海省市第三位;2005年全省海洋經濟增加值924億元,是2000年的兩倍,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14.1%;去年以來,清潔和輕度污染海域面積占全省海域面積的69.9%,成為全國海洋環境狀況最好的省市之一。
今年,福建出臺了《關于加快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若干意見》和《福建省建設海洋經濟強省暨海洋經濟“十一五”發展專項規劃》,提出構建“四大集聚區”和“五大基地”。即:構建環三都灣、閩江口、湄洲灣與泉州灣、廈門與漳州四個海洋經濟集聚區;建成臨港制造業基地、海水養殖加工基地、濱海旅游基地、海洋科技創新與教育基地、海峽兩岸海洋經濟合作示范基地。
福建突出合理、集約利用海洋資源,堅持按照海洋功能區劃審批海域使用申請項目,凡不符合海洋功能區劃的新用海項目都不予批準。同時,他們進一步規范了海域使用申請、受理、審查程序和時限要求,建立預審、海域使用論證、審核、批前公示和批后公告等制度。今年開始,福建推進重要港灣體制的實質性整合,保護好岸線資源。1月開始按新體制運行的新廈門港由廈門市行政區向漳州市行政區拓展,整合了原廈門港東渡、海滄、嵩嶼、劉五店港區及和平客運港區等八大港區。新廈門港深水岸線將增加14公里,總長達40公里,可容納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114個。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