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養蟹嘗甜頭
7月12日,三道壩鎮皇宮村的張振升家的稻田里,在38℃的高溫下,太陽把稻苗曬得油光發亮,除了略微的干熱風,稻田里一片寧靜。
黝黑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張振升手里提著裝螃蟹的籠子說:“今年這螃蟹長得不錯,比去年這個時候的螃蟹重了20~30克。”2008年,稻田養蟹項目在米東區立項。當時,只有3戶村民進行稻田蟹養殖,全區只有45畝稻田蟹。張振升就是這其中的一戶。
去年張振升家養殖了7畝地的稻田蟹。由于采取了有機生產模式,在收獲季節,張振升每天站在地頭賣螃蟹。螃蟹每公斤收入80元~90元,僅螃蟹的收入就達到了每畝地2400元。
嘗到了甜頭,攢了3年養殖經驗,今年,張振升又把稻田蟹的養殖面積擴大到了30.5畝。
“在稻田里養螃蟹,可以達到一水兩用,一地雙收的效果,到了秋天,我的螃蟹賺錢了,因為是有機種植,我的稻蟹米也會比普通大米貴兩三塊錢。”張振升說。
長山子鎮吉三泉村村民馬明永,去年向張振升取了一年的養殖經,冬天還參加了技術培訓班。今年第一年在稻田里養螃蟹的他,一下子就養殖了20畝的稻田蟹。“我的螃蟹要比張振升的大一點,雖然第一年養殖,但是我對今年秋天的收成有信心。”
稻田養蟹項目于每年的春季開始投放扣蟹,9月中旬捕撈成蟹。稻田養殖成蟹畝產25~30公斤,池塘養殖成蟹50~60公斤/畝,每畝增加經濟收入2000元以上。同時,還將生產出生態、安全、放心的稻蟹米450公斤/畝。
據了解,經過三年的實驗、探索,2011年米東區稻田蟹養殖示范面積達到654畝,共計23戶,其中稻田養殖面積478畝,比去年增長10倍,池塘養殖面積176畝,比去年增長15倍。分布于長山子、羊毛工、三道壩鎮三個水稻種植區。
技術升級再創收
今年除了稻田和池塘的成蟹養殖,米東區又做了大眼幼體養殖實驗。這一技術的推廣,也將成為新的農民增收點。
每年的春季,村民從內地空運扣蟹過來,經過4個月的成長期,只有紐扣大小的蟹苗長成了100克以上的成蟹,9月中旬就可以捕撈上市。
“扣蟹都是空運過來,這個過程成本太大,來自遼河水系或者上海水系的螃蟹到這邊還得有個適應的過程,風險高。”米東區科技局副局長馬耀洲說。
為解決新疆稻田養蟹及池塘養蟹苗種供應本地化問題,今年米東區還進行了27畝大眼幼體的實驗養殖。
在大眼幼體養殖區,養殖戶陳富民介紹說:“這是豆蟹,剛剛拿回來的大眼幼體像芝麻一樣大小,經過這幾個月,已經成長為豆蟹,再經過十幾次的脫殼,就成長為扣蟹了。”
米東區科技局局長劉永春說:“目前大眼幼體的實驗養殖已經到第二個階段了,如果今年越冬成功,大眼幼體的養殖技術就成熟了。大眼幼體的技術推廣成功以后,米東區將成為稻田養蟹和蟹苗的繁育基地。”
大眼幼體養殖技術的成熟,填補了新疆中華絨鰲蟹養殖環節中的一項空白。這一技術不僅節約了養殖戶的成本,同時也將成為米東區稻田綜合經濟產業一個新的增長點。
羊毛工鎮羊毛工村的陳文英,今年也加入了稻蟹養殖行列。站在她家地頭,一股股清香味迎面撲來。
“你們看看我家的稻子和別人家長的有什么不一樣的?”陳文英故意和大家賣起了關子。原來,陳文英家的稻蟹米品種選擇的是新稻9號。
據了解,由于稻子和螃蟹一起養殖,稻田禁止使用化肥農藥,必須采用有機化種植水稻。
由于口感好,屬于有機食品,稻蟹米在市場上的價格一般要比普通大米高出3~4元錢。
“今年他們種植的情況好的話,明年我們也準備試種這個新品種,到時候要把我們新的稻蟹米好好宣傳宣傳。”村民馬明永當眾賺起了吆喝。
“新稻9號,這個品種的稻蟹米和其他品種不一樣,它是俗稱的香米,在生長期就能散發出香味,口感很好。今后要在稻蟹養殖區全面推廣。”米東區科技局副局長馬耀洲說。
樹品牌闖市場
稻田養殖扣蟹技術的成熟,讓廣大的村民眼前一亮。在統計2011年的實驗養殖戶時,農戶紛紛報名參加。統計數目顯示,來自各鄉鎮的農戶共上報了1000余畝地的稻田蟹養殖。
最終依據養殖條件,2011年米東區稻田蟹養殖示范面積壓縮為654畝,共計23戶,分布于長山子鎮、羊毛工鎮、三道壩鎮三個水稻種植區。
陳文英看著自家的80畝長勢良好的稻田說:“現在我的螃蟹長勢很好,香米長得也不錯,但是我心里還有點顧慮,往年我們在地頭就能賣螃蟹,還不知道今年是個什么情況。”
產量增加了,村民們開始思量著尋找市場。
“今年產量這么大,不可能像往年一樣,在地頭等著人來買,我們得找市場,找供銷渠道。”張振升說。
米東區科技局局長劉永春說:“我們現在也在積極和一些供銷企業對接,尋找市場,幫助村民尋找銷路。我們還要制定一些品牌,從稻蟹養殖、有機稻蟹米的推廣來延長蟹產業鏈,我們的稻田蟹、有機稻蟹米不僅要讓烏魯木齊人品嘗到,還要向外推廣。”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