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今年春季干旱少雨,影響了許多農產品的生長,不過,對陽澄湖大閘蟹來說卻反而是個利好。近日舉辦的正谷陽澄湖大閘蟹生態養殖交流會傳出消息,目前陽澄湖大閘蟹大多已脫了3-4次殼,平均體重在1.7-1.8兩左右,比去年同期大2成左右。不出意外的話,今年陽澄湖大閘蟹將是個豐收年。
交流會上,農業部漁業科技入戶首席專家、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顧問、上海海洋大學王武教授介紹,今年2-5月蘇州地區干旱少雨,陽澄湖水深只有1.5米左右,有利于陽光直射湖底,促進水草生長,為螃蟹提供了豐富的餌料。 6月起,蘇州地區又連續降雨,陽澄湖水深恢復到1.8米左右,水溫不燙,也有利于夏季螃蟹的生長。因此,到目前為止,陽澄湖大閘蟹長勢良好,平均體重已達1.7-1.8兩左右,而去年同期只有1.3-1.5兩。
王武說,目前陽澄湖大閘蟹已經脫了3-4次殼,再脫1-2次殼就能成熟上市了。不出意外的話,秋季陽澄湖大閘蟹大多能長到3-4兩的規格,比去年大上一截。因為放養的螃蟹數量跟去年相仿,個頭一大,總產量必然明顯增加。
不過也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王武認為,陽澄湖大閘蟹后期生長好不好,主要取決于水質和飼料。清水養出好螃蟹,對于陽澄湖的水質,王武并不擔心,因為經過多年的治理和投放花白鰱魚苗等行動,陽澄湖水質是越來越好了;但飼料問題還有許多地方要注意。
王武建議,后期一定要添喂小魚小蝦、螺螄等動物性飼料,這樣養大的螃蟹肉質會更好。同時,要更注重生態養殖,比如把動物性飼料燒熟后再喂,這樣可以保證螃蟹吃了不生病,安全性更高。
對于王武的說法,許多大閘蟹養殖戶反映,陽澄湖里的動物性飼料被大量外運到上海等地,他們很難買到。對此,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等決定研究相應對策。一些業內人士則建議,到年底清理蟹塘時,可以將塘里的魚全部捕起、曬干,碾碎后留作明年的螃蟹飼料。
王武同時建議,今后可以在蟹塘里投放細鱗斜頜鲴等魚苗,更好地開展生態養殖。他說,細鱗斜頜鲴以水底腐殖質、藻類及高等植物碎屑為食物,是著名的水中“清道夫”,可有效改善蟹塘水質。
另據了解,蘇州的另一只蟹——太湖蟹長勢也不錯,目前平均規格已達1.8兩左右,而去年同期只有1.5兩。省太湖漁管辦方面預計,不出意外的話,今年太湖蟹也將獲得豐收。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