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亭鄉曾是盛產“高山鱉”的地區之一。這種鱉也稱溪坑甲魚,以前是四明山區海拔400米以上溪坑中常見的一種動物。由于山區水溫低,生長周期長,“高山鱉”營養價值遠超一般甲魚。但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由于濫捕及生態遭受破壞等原因,山區溪坑中的“高山鱉”越來越少。
“山區放流甲魚,能夠實現山民增收,還能改善生態環境。”余姚水產品推廣站站長施建軍告訴我們,他在了解到四明山區的溪流、水庫中“高山鱉”已消失殆盡后,專門上山對鹿亭等地的水質進行了檢測,發現隨著近幾年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這一帶山區的水質完全適宜增殖放流甲魚。前不久,他的建議得到了余姚市冷江鱉業有限公司的積極響應,并答應無償提供由該公司孵育的十萬只優質中華鱉苗種。
我們在放流現場看到,一只只如硬幣般大小的鱉苗被工作人員一盆盆倒入小溪后,猶如一個個歸心似箭 的游子,僅在人們的眼前“撲騰”幾下,就歡快地隨著溪流消失了……據參加放流的工作人員介紹,這十萬只甲魚苗除了放歸鹿亭山區外,還將放流至余姚的四明湖水庫。
“增殖放流是一項美好的事業,也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在現場指揮放流行動的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處處長石鋼德說,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各界人士愿意參加放流活動。但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單位和個人自行開展規模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的,應當提前15日向當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增殖放流的種類、數量、規格、時間和地點等事項,接受監督檢查。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種苗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