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來自寧波市科技局的消息稱,象山縣人民政府申報的2011年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梭子蟹產業綜合提升工程”項目,獲中央財政300萬元支持。按照該項目的實施計劃,在2013年前,象山將在其東部沿海規劃500畝建設以梭子蟹為主的現代水產種業園區,培育適合本地生產的優良梭子蟹品種,打造長三角梭子蟹育苗基地。據業內人士介紹,這一項目開展后,能大大提高梭子蟹產量,梭子蟹的價格也會有所下降。屆時,阿拉就可以吃到更多物美價廉的蟹產品了。
全國1/6的梭子蟹產自象山
梭子蟹,俗稱“白蟹”,其脂膏肥滿,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象山海域特定的水質鹽度,非常適合梭子蟹生長。據寧波大學梭子蟹養殖專家王春琳教授介紹,北方的梭子蟹為防止凍死,必須在每年12月份前起捕上市,南方也需在1月份前起捕上市,以防止抱卵影響食用價值,而象山的梭子蟹不僅能自然越冬,一直可以養殖到3月底,銷售時段最長。因此,每年3月份,南北市場的梭子蟹來源主要以象山梭子蟹為主。由于梭子蟹供不應求,近幾年市場價一直攀高,2010年市場均價達到每公斤150元。
象山的梭子蟹養殖,始于上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以捕撈野生的成熟個體(膏蟹)進行暫養出售,但規模較小。進入90年代,開始捕撈自然蟹苗進行放養,規模逐漸做大。1997年開始,梭子蟹人工育苗成功,逐漸形成從梭子蟹育苗、養殖、運銷、加工等一條龍的產業化運作體系。
2010年象山梭子蟹養殖面積7.5萬畝,產量4100噸,產值4.5億元,占全國養殖面積1/6,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梭子蟹養殖、銷售中心。
育苗與養殖技術傳統制約產業發展
“然而,在梭子蟹養殖過程中存在的育苗與養殖技術傳統、生產產量不穩定、產業核心企業不強等問題,極大地制約了我市梭子蟹養殖的整體發展。”市科技局相關人士對記者解釋說,目前我市梭子蟹育苗所用的親蟹基本上采用自然海區捕撈蟹,因而缺乏優良品系;再加上人工育苗技術不穩定,缺乏新型高產高效養殖模式與技術,缺少適口配合飼料且應用面窄,病害較嚴重,苗種質量難保證,產量提高動力不足。
此外,產業鏈不夠完善也是一個問題。他指出,目前,我市梭子蟹產業以活蟹、鮮蟹與凍蟹銷售為主,加工產品品種單一且附加值不高;梭子蟹產品銷售季節性較強,暫養與運輸手段缺乏,常年銷售產品缺少,第三產業開發力度不足。
“因此,我市有必要組織產學研科技服務團隊,從種苗、養殖技術與模式、鮮活運銷、產品開發、品牌建設、旅游文化等產業鏈環節,開展技術集成、示范與推廣,來提升整個產業科技支撐能力。”該人士指出。
打造長三角梭子蟹育苗基地
記者看到,按照2011年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梭子蟹產業綜合提升工程”項目的實施計劃,在2013年前,象山將在東部沿海規劃500畝建設以梭子蟹為主的現代水產種業園區,培育適合本地生產的優良品系,集成全人工育苗先進技術,建成優質餌料規模化供應體系,提高苗種質量與成活率,達到苗種自給,從而全面提升梭子蟹種業生產能力與技術水平,打造長三角梭子蟹育苗基地。
通過梭子蟹現代種業園區建設,要實現每萬只蟹苗節省育苗成本100元,按年育苗6000公斤(3萬只/公斤)計,年節約育苗成本300萬元。
同時,還要建設4個萬畝梭子蟹標準化養殖園,推廣梭子蟹半人工繁育與養殖一體化技術、“蟹-蝦-貝”池塘生態高效混養技術、梭子蟹單養高產技術,從而達到平均畝產增加25%以上,減少苗種支出1000萬元,增加產出8500萬元。
“在此基礎上,象山將示范推廣梭子蟹生態高效、鮮活保鮮、育肥增膏及工廠化、設施化養殖新技術、新模式,開發梭子蟹文化濱海特色旅游,建立集苗、養、加、銷、文、閑一體的完善的梭子蟹產業鏈,將象山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梭子蟹產業帶。”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稱。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