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海吃海,靠著滇池,不捕魚干嗎?他們禁,我們就連夜捕,又不犯大法,逮到算他們狠,逮不到我們就賺一筆。”一位賣 “滇池魚”一年多的魚販,跟買魚的市民陳先生說道。17輛面包車、轎車,30多號人變街道為市場,大賣滇池新鮮活魚蝦。算準時間搶在管理部門工作人員上班前收攤走人,徒留一地魚蝦頭,讓環衛工人敢怒不敢言。
市民 示范公路變身海鮮市場
昨天上午9時30分,本報接到一位陳先生的電話,稱早上7時左右,路經官南大道與環湖東路交叉口,發現往福保文化城方向的道路兩旁停放著許多面包車和電動車。車主從后備廂中拖出一袋袋白魚、小蝦、鯽魚,將魚蝦攤在路上,稱斤論兩地賣。
白魚13元/公斤,蝦子大的23元/公斤、小的21元/公斤。“都是滇池里新鮮捕捉上來的。”聽著小販的吆喝聲,陳先生一頭霧水, “這條路是一條示范公路,怎么就變身海鮮市場了?”納悶的不只陳先生,還有一些一大早就堵在路中間,搞不清楚狀況的車主。
小販 如此“偷吃” 月賺6000元
據陳先生講,他看了賣的魚蝦,許多都呈半死狀態。陳先生詢問了一名姓楊的魚販,得知他們大都是新二村的村民,這些魚蝦是他們夜里兩三點在滇池撒網,四五點捕撈上來,6點拿來賣的,生意很紅火,還有飯店跟他們訂貨,多余的就拿來路邊賣。這無本生意利潤很高,一個月可以賺6000元。
一位50多歲的賣魚大媽跟陳先生講,他們祖祖輩輩都在滇池邊,靠打漁為生。現如今政府不讓捕魚了,他們就偷著捕。“反正他們禁,我們就趁著夜間捕撈,又不犯大法,逮到了算他們狠,逮不到我們就賺一筆”。
環衛工 忍氣吞聲收拾“爛攤子”
每天早上8點半過后,魚販們陸續撤離,將這個“爛攤子”——魚蝦頭和沒賣掉的死魚蝦,丟給環衛工人。隨著氣溫升高,路面上發出陣陣腥臭味,蒼蠅橫飛。幾名環衛工人頂著太陽和腥臭默默清理著路面。
一位環衛工人表示,他們不敢和魚販們理論,只能忍氣吞聲。 “那些魚販們相互間都認識”,一年多來,每天早上都是這副場景,只有相關部門來查后一兩天才得清閑。他們每天很早就來了,但卻無法打掃,只能等魚販們都走了才能收拾,每天清理的垃圾能有10多堆。
滇管局 屢禁不止 查證較難
昨天下午記者聯系到滇池管理局,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此路段早就成為魚販們的臨時性占道經營市場,只要接到舉報,相關部門便會查處整頓,卻是屢禁不止。
還有個現象是,魚販跟買魚的人說是滇池捕上來的魚,但管理人員去查詢時,魚販們卻都矢口否認,而昆明現有技術對辨認滇池魚方面還有一定限制,面對這一窘境,管理人員也很無奈。
不過滇池管理局已經將這一問題上報到市政府,希望能夠將這一問題轉給相關轄區的城管部門和工商部門,方便進行長效不間斷監督管理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