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溫嶺市箬橫鎮有個生意人,他做的生意,在全省獨此一家——加工福壽螺。原本是農民們見之生惡的水稻殺手,他卻充分加以利用,在臺州境內廣為收購,從2001年到今年,全市幾十個收購點紛紛表示,幾乎找不到福壽螺了。
對福壽螺常“抓”不懈
你聽說過福壽螺嗎?尤其在夏天,你去稻田、小溪、水溝、池塘里,那些背著圓圓的螺紋殼、個頭大大的軟體動物就是了。它們不僅個頭大、食量大,繁殖能力也很驚人,它們咬嚙水稻和蔬菜,給莊稼帶來了慘重的損失和危害。
溫嶺箬橫鎮有個生意人叫駱業根,十多年前就開始打福壽螺的主意了。2001年以前,他學著廣東、福建等地生意人的樣兒,開始從當地收購福壽螺,加工并銷售。
2001年,有客戶問他:“臺州有福壽螺嗎?”“也有啊!”駱業根答。于是他將大本營轉回臺州,在箬橫鎮五房村開了一家廠,叫做斌斌水產有限公司,目前它是我省唯一一家專業加工福壽螺的企業。
“斌斌水產”加工好的螺肉主要銷往廈門、臺灣和日本等地。每年出口的螺肉有300多噸,加工好后,運到安徽合肥的一家廠,進行專業殺菌,經過檢驗后方能出口。
“5噸福壽螺才加工一噸螺肉,我們對福壽螺的需求量很大。”駱業根說。
為了滿足生產需要,駱業根光在溫嶺當地就設立了20多個收購點。每天一早就有附近農民扛著麻袋將幾百斤的福壽螺送到廠里,廠里也會派出運輸車輛,到周邊的收購點“轉一圈”,再將滿車的“螺”捎回來。
前幾年,一過“五一”,“斌斌水產”的廠里就會出現熱火朝天的景象。“前幾年,每天早上四五點鐘就開工了,一直忙到晚上10點。”駱業根說,活兒不復雜,請了很多村里的人過來幫忙。
“每公斤福壽螺的收購價是1.6元,以前有的人抓的多,一天四五百斤都能捕到,靠捕螺就能掙三四百元。”駱業根說,現在不行了,辛辛苦苦到處找,也找不來幾斤,愿意干這活兒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駱業根對此很無奈,但還是笑說:“10年了,臺州的福壽螺幾乎都被我們捕完了,也算是為稻田除害做了點貢獻吧。”
300噸的單子不好做
今年,駱業根轉而與韓國合作,簽了一份送貨300噸的單子。按照每5噸福壽螺產1噸螺肉的概率,再加上按照“出口規格”要求,凡小于2.5厘米的“螺”一概不要。那么,加工300噸半成品就得收購至少1500噸福壽螺。
駱業根很憂愁,他指著廠房里碩果僅存的12小箱福壽螺說,這些天就只收到這么多了,而且大部分還是找人從溫州抓來的。
“以前一天最少加工1噸螺肉,今年6月到7月,兩個月只加工了1噸。現在已經幾乎沒有福壽螺加工了。”駱業根說。
為了維持這門生意,駱業根動過養殖的念頭。“韓國人早就開始動這個腦筋了,他們從我這里買進了幾千斤螺種,準備在連云港的70多畝田里養殖福壽螺,本來預計產量是200噸,可是養殖并不成功,最終產量最多不過20噸。”
駱業根也嘗試過養殖,去年5月1日,他在巢湖附近的400畝被楊樹環繞的溝渠里,分兩批投入了3000公斤螺種,可是成活率也非常低。
“恐怕是水土不服吧!”駱業根說自此他就放棄了養殖福壽螺的計劃,“野生福壽螺繁殖能力那么強,可是一養殖就失敗,這還真是鬧不明白。”
據說,福壽螺原產于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幾十年前,臺州本沒有福壽螺,是上世紀80年代,一個臺灣人將福壽螺引入大陸,許多地方紛紛開始養殖,當初主要是賣螺種,結果,由于福壽螺繁殖迅速,竟成了危害巨大的外來入侵物種,在廣東、廣西、云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泛濫成災,一直到去年,還不斷有新聞從各地曝出,“人螺大戰”的尷尬局面仍然存在。
重返閩粵找“螺”
除了溫嶺的20多個收購點,在路橋金清、黃巖、玉環等地,駱業根也設了收購點,隨著今年全臺州的收購點集體亮紅燈。不得已,駱業根準備把收購和加工點轉移到福建和廣東一帶。“由于氣候適宜,這兩個省的福壽螺應該可以供應。”
和福壽螺打了十幾年的交道,駱業根簡直著了迷,為了將福壽螺充分利用,他正在開展后續計劃。目前,他承包了48畝魚塘養魚。主要是青魚,又稱螺螄青,這種魚特別喜吃螺類,生長勢頭挺好。于是,福壽螺加工的下腳料也有了用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