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至今,頻繁的自然災害給大連海島養殖業帶來不小的影響。入夏以來,臺風“米雷”、上月的連日急雨、甚至剛剛與大連擦肩而過的臺風“梅花”都給了大連海島養殖業沉重的打擊。“這次如果‘梅花’真的大面積過境,對我們造成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十年二十年的汗水都會付諸東流!焙u養殖戶們不約而同地感慨。即便此次逃過一劫,大連海島養殖業也面臨著在臺風面前岌岌可危的局勢,海參原產地優勢甚至面臨挑戰。
養殖戶:“梅花”擦肩過 僥幸之余后怕之極
剛剛與大連擦肩而過的“梅花”對于長海縣養殖戶楊文修來說,就像一場噩夢,聽到“梅花”繞過大連、警報解除的消息時,楊文修幾近虛脫。
楊文修在大長山島養殖了100畝扇貝!吧蓉愂歉》ゐB殖的,就是將木頭橛子(木樁)打到海里,通過塑料等材質的浮力球,使連接木頭橛子的繩子浮在海面上。在繩子上再吊起來一個個網籠。 ”而網籠的一個個夾層里,就裝著楊文修養殖的扇貝。
8月7日中午,楊文修接到了臺風“梅花”即將登陸的通知,“好多年沒遭受過臺風的威脅了,心里很不安。 ”楊文修坦言,他家老一輩就是搞海水養殖的,從他記事起,老人們口中1985年那場“9號臺風”就是災難性的毀滅,無數養殖戶血本無歸!拔覐氖潞KB殖10多年,2007年那場風暴潮就讓我驚恐萬分,我正在路上開車,五六分鐘的工夫,路面就結冰了!睏钗男挹s到海邊一看,幸好風暴潮的時間比較短,未造成大面積損失。“島上東西分線,分成南海和北海,如果風從北往南刮,那么北海因為直接受風損失就大,而南海由于有島子擋了一下,受影響能少一點。 ”楊文修解釋說,雖然他受的損失不大,但大長山島另一面的養殖戶們就損失嚴重了。
迎戰
得知臺風即將來襲,楊文修在8月7日下午將養殖區里的船只、物資轉移上岸。由于浮筏養殖的特殊性,臺風來襲時,巨大的風浪導致筏子拉拽著網籠在海水中涌來涌去,“一旦木頭橛子被風浪打碎,或者連根拔起,這一排的浮筏就會堆到下一排浮筏上,第二排浮筏就要承受雙倍的壓力,這樣一排排推出去,最后就全被吹走了。 ”
按照老養殖戶的經驗,臺風來臨之前,海面上都會“走水”,走水’就是海浪正常有一個高度,到達一米多高的高度,自然就下去了。而臺風來之前,海浪的高度會達到五六米高。 ”8月8日一整天,楊文修觀察過幾次海浪的高度,基本上在三四米、四五米左右!按蠹易焐匣ハ喟参,沒事沒事,思想上都是高度集中、心里也非常緊張。 ”
后怕
“在臺風面前,我們真是太無力了,只能任由它去刮。 ”楊文修感慨道,這次“梅花”擦肩而過,沒有正面襲擊長?h,對于他來說真是太僥幸了!叭绻_風大面積從大連過境,我們這里只要稍微被它影響一點,這100畝的扇貝就要損失10多萬。如果正面攻擊,那就什么都沒有了。 ”多年的辛勤汗水險些付之東流,楊文修在僥幸之余充滿了后怕。
盤點:“梅花”雖繞道仍有三成海參網箱受損
然而,此次雖然與“梅花”擦肩而過,一家在長?h從事專業海參育苗的海洋生態苗業有限公司卻也已經有了不小的損失。“我們在水下的2000個養殖海參苗的網箱,有600個網箱的網被巨浪打碎了,里面的海參苗都跑光了,剩下1400個勉強堅持過來了。損失達到30%。 ”剛剛清算完損失的該公司總經理無奈地說,“這種損失要是算錢的話,那就沒法算了。 ”
“大連這幾年海參產業迅猛發展,年產值達到100多億元,占到了全國海參業半壁江山,其重要一點就是占據了區域地理優勢。但近來,這個優勢正面臨著嚴峻挑戰。 ”記者從大連海參商會了解到,2008年,山東、遼寧兩地海參養殖面積占到全國98%,產量占全國97%。 2010年,海參開始進入減產周期,受2009年末和2010年初冰凍災害影響,蝦池養殖海參受到影響,大連減產20%左右。由于海參養殖周期為2-3年,此次受災影響了今明兩年的供給。
除了臺風所帶來的直接損失,強降雨導致養殖圈鹽度下滑也對大連海參造成了威脅。根據數據顯示,適合海參養殖的區域,海水鹽度為千分之24至千分之35。最適合的鹽度范圍為千分之28至千分之33。而記者從大連海參商會獲悉,經歷了幾場暴雨之后,目前大連周邊海域養殖圈里的海水鹽度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在千分之26左右。
隋錫林教授告訴記者,海參對海水的鹽度有適應性,長期生活在鹽度較高的海域里,就能適應高鹽度的環境,反之亦然!暗牵L期生活的海域鹽度如果出現劇烈變化,而且變化幅度超過千分之5,那么海參就無法適應了。 ”隋教授表示。記者了解到,目前,強降雨所帶來的鹽度下滑程度已經接近海參所能適應的臨界點。
未來:轉向室內養殖成為趨勢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山東出現了用升降式網箱養殖海參和鮑魚的養殖戶,其優點是可以避開養殖圈堤壩容易被海浪沖開缺口的弱點,并且方便轉移!案鞯氐暮u養殖業在防災減災方面都有所嘗試,但目前這些方法還都在實驗中。 ”隋錫林教授告訴記者,隨著國內海參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已經出現了人工控溫工廠化養殖!霸陂L海縣,就出現了利用室內育苗池、種箱等工具來進行生態育苗。 ”隋教授表示。
由此看來,部分海島養殖戶已經開始由露天養殖向室內養殖轉移。業內人士表示,在自然災害頻發、海洋污染嚴重的情況下,由露天養殖轉向室內養殖將成為未來海島養殖的發展趨勢。 記者孫健恩
延伸閱讀
臺風來襲
網箱養殖和浮筏養殖相對受損程度最大
記者咨詢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隋錫林教授了解到,臺風來襲時,網箱養殖和浮筏養殖相對受損程度最大。浮筏養殖相比最為原始的底播散養,主要是通過多層立體格網籠讓海產品能充分利用不同海水層的養分,從而實現畝產成倍提升。一旦漂浮于海面的浮筏遭到破壞,損失將非常大,養殖籠將沉入海底,多層立體格網將被壓縮,底部海域將因養殖密度突增而缺氧及缺乏養分,并造成海產品死亡。
急功近利
過度養殖導致抵御臺風能力減弱
根據長海縣老養殖戶的說法,以前浮筏養殖都講究養殖的密度,這種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抵御一定等級的臺風!案》らg原本的間隔應當是至少8米,可是現在你看看,凡是可以進行扇貝養殖的海域,浮筏的間距只有3米左右。 ”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養殖戶介紹,原先浮筏上掛的網籠數量比現在少,原先一臺掛80個網籠的浮筏,現在掛了能有160個網籠!艾F在的養殖都急功近利,即使明知養殖密度大也要加大養殖,比別人養得少就感覺自己吃虧了。過度養殖,對臺風的抵御能力自然就減弱了。 ”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