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科技漁業休閑漁業觀光漁業正走近我們的生活
8月13日,天蒙蒙亮,遼中縣冷子堡鎮的養魚戶王海就開始“起魚”了。隨著號子聲,一張大網露出水面,成百上千條大魚在網里活蹦亂跳,水花飛濺……“這次捕撈上來的都是3斤以上的大魚,到了年底,還能起個滿網!”正在指揮大家收網的王海滿臉興奮地說。
五年前,王海還只耕種著自家那10畝承包田,年收入不到萬元。經營了這110畝魚池后,年收入已經是原來種地的近百倍。他家這次起魚,保守估計能打上來7萬公斤鏡鯉和3萬公斤的花鰱,按照現在每公斤能賺5元錢的行情來算,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就能達到50多萬元。
據了解,遼中縣作為沈陽市的淡水魚養殖基地之一,每年要提供沈陽市民餐桌上三分之一的淡水魚。全市精養魚池共計18萬畝,遼中縣就有8萬余畝,占全市精養魚池總面積的45%。每年能生產鯽魚、花鰱、鏡鯉、草魚等無公害淡水魚10萬噸,占全沈陽市產魚總量的52%。遼中縣的淡水魚不但供應國內的遼寧、黑龍江、吉林等市場,還出口到韓國和俄羅斯,年總產值達15億元。
目前,遼中縣正運用科學的理念,大力發展科技漁業、休閑漁業、觀光漁業,實現南魚北養、海魚淡養的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同時,借助近海珍珠湖開發建設的有利條件,加快引進淡水魚深加工項目建設,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漁業產品附加值。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