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全國漁業援疆工作座談會在烏魯木齊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到2015年,我區將努力實現水產品年產量15萬噸,其中特色經濟魚類年產量達到6萬噸,實現漁業經濟總產值30億元,漁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萬元。
農業部副部長牛盾、自治區副主席錢智出席會議。
新疆是西北漁業大區,有100多種魚類,全區水域面積1140萬畝,宜漁水面510萬畝,位居西北地區可養魚總水面之首。“十一五”以來,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緊抓援疆機遇,積極推進現代漁業發展,2010年全區水產品總產量達10.3萬噸,較2005年增長30%,連續多年位居西北省區前列,漁業總產值達12億元,漁民人均收入8300元,比“十五”末增加2568元。
會上,對口援疆省市的漁業部門與新疆漁業部門簽訂了13份幫扶協議。未來五年,援疆省市除了每年給全疆提供近3000萬尾各類魚苗外,還將提供人員培訓,良種改良技術援助等,幫助新疆漁業的跨越式發展。
從今年起,自治區在原有500萬元漁業病蟲防治經費基礎上,每年新增漁業發展專項資金500萬元,以后將逐漸增加,到2015年,自治區財政支持現代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達到每年3000萬元。
牛盾說,“十二五”期間,漁業援疆工作要在促進特色產業發展上下功夫,推動以冷水性和亞冷水性魚類開發為主的北疆特色經濟魚類產業帶和以裂腹魚開發為主的南疆特色漁業產業帶建設,要整合各方投資渠道,加快建設一批高標準、高質量的漁業基礎設施,把新疆的漁業生態養護和發展漁業生產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強化市場開拓,培育新疆自己的展會品牌和水產品品牌,鼓勵扶持新疆水產企業參加各種特色農產品營銷對接活動。
錢智說,當前,中央和各省市一系列援疆措施正在出臺,自治區也進一步加大對漁業的政策、資金等支持力度,我區漁業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新疆豐富的漁業優勢資源將充分借助援疆機制得到開發,各地各相關部門要緊抓機遇,不斷變革創新,加快轉變漁業發展方式,努力推進新疆漁業的跨越式發展。
據統計,“十一五”期間,農業部累計投入5000多萬元,用于支持新疆建設水產良種場、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自然保護區和漁政漁港設施等,開展相關資源保護、增殖放流、漁政管理等工作。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