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日,漕涇鎮6000畝水面積的頭茬南美白對蝦全部起捕上市,據初步統計,畝水面積產量最高達到550多公斤,最低的畝產量也有400多公斤,平均畝水面積產值8000多元,產量和產值均比去年大幅提高,是近年來白對蝦產量、產值較高的一年。
漕涇鎮今年南美白對蝦喜獲豐收的關鍵是創新廣泛應用科技,采用了“生物生態防治法”等有效措施防治白對蝦的病毒菌病,使白對蝦在同樣的成本下,獲得豐產豐收。在被金山區農委確定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上海逸佳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40多畝鋼結構連體大棚水面積的南美白對蝦養殖區域,合作社的社員正在忙于起捕頭茬白對蝦。據合作社負責人李永權介紹,合作社采用了鋼結構連體大棚和無公害飼料養殖白對蝦,不但確保了水質的優化,而且由于棚內采用了“池底增氧”等新技術,促進了白對蝦穩健生長。
據了解,漕涇鎮今年6000多水面積南美白對蝦在科普志愿者的指導下,創新科學養殖技術,有效的確保了白對蝦生長,減少和遏制了白對蝦病的發生,加上水質的改善,使得今年南美白對蝦喜獲豐收,全鎮600多養蝦專業戶,僅頭茬白對蝦獲得總產值近5000萬元,最高的常規白對蝦養殖戶畝產值達到1.1萬多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