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警惕病害
1.草魚出血病、腸炎病、爛鰓病。重點關注高密度投餌養殖池塘及網箱養殖。
2.海蜇氣泡病、長脖、平頭等疾病。
3.海參化皮病、腫嘴病。
4.魚類的車輪蟲病、爛鰓病。
5.轉水、氨氮、亞硝酸鹽中毒及缺氧等造成的浮頭甚至泛池。重點關注高密度養殖池塘。
二、防控措施建議
1. 草魚腸炎、出血、爛鰓等細菌性疾病,通過改善水質、科學投喂及藥物預防等措施加以預防。保持池水透明度30cm,防止水質過肥,氨氮、亞硝酸鹽過高,保持充足的溶解氧含量。投喂餌料要保證質量(營養適宜,無霉變、氧化及過期),最好青飼料與精飼料搭配投喂,投喂一定比例的水草或旱草,尤其是當年的草魚苗更要注重投喂青飼料,青飼料要消毒后投喂,控制投喂量達到7-8成飽,避免過量,及時撈出當天沒吃完的青料。定期(高溫期約10~15天一次)使用外用消毒劑及內服三黃粉等藥物預防。
2. 海蜇氣泡病應從預防水質過肥及某種藻類水花的出現著手,采取換水、潑灑生物制劑等措施,控制水體透明度40-50cm;海蜇平頭、長脖等疾病的具體病因雖沒有究明,但根據多年的觀察看,與苗種質量及天然餌料量有關,一是購苗時要看苗種質量,二要培的天然餌料,保證海蜇可以攝食到足夠的天然餌料,滿足其營養需求。
3. 9月中下旬,隨著溫度降低,海參將從夏眠中醒來,逐漸恢復攝食及生長。經過夏眠后的海蜇,體質虛弱,容易生病,管理的重點是用微生物制劑及底質、水質改良劑調控水質底質,并搞好海參生物餌料的培養。
4.9月份,一些間性寄生蟲將隨著溫度的降低尋找越冬寄主,魚類爛鰓病經常與寄生蟲(如車輪蟲病)病并發,治蟲的同時要殺菌。潑灑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敵百蟲、車輪清等藥物防治寄生蟲病,并潑灑氯制劑、碘制劑、二溴海因等消毒劑防治細菌性爛鰓病。
5.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晝夜溫差大,水體對流強烈,出現“轉水”導致缺氧,氨氮、亞硝酸鹽過高而溶解氧過低的高產池塘極易出現浮頭甚至泛池,要加強巡塘觀察,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避免造成損失。
東港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王會芳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