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三分之二系由海洋覆蓋,廣袤的海洋可吸收80%溫室氣體所排放的熱能,及30%地球所散發的二氧化碳,但相較于陸地,人類對海洋卻鮮有保護行動。
國際海洋保育組織Oceana表示,全球目前僅有不到1%的海洋受到妥善保育,且漁業資源也未有效管理。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全球有94%的海洋被人類用以從事漁業活動,而85%的漁業資源已呈現高度、過度捕撈或枯竭之狀態,以地中海鯊魚為例,其資源于20世紀便已大幅減少99%。此外,Oceana估計自21世紀初期迄今,被捕獲然后丟棄之魚類約有7,000萬公噸之多,11萬公頃供生物棲息的海草棲地(seagrass meadow)遭到毀壞,高達99%的海洋生物處于瀕臨滅絕之危機,惟相關養護計劃尚付之闕如,21世紀初對海洋而言可說是黑暗時代。
科技發展雖為漁業帶來可觀的短期獲利,卻也同時加速耗盡海洋資源。少數人藉由掠奪全球資源獲得暴利,卻不見相關決策者出面制止,置百萬人之生計及海洋生態的永續發展于不顧。此外,科技尚無法探索大多數的深海區域,意味著在未知海洋生物多樣性之前提下卻允許了破壞性魚具的使用。Oceana去年便于歐洲海域發現了深海珊瑚礁,而礁巖上卻有魚線纏繞。
除了氣候變遷因素外,現今人類所造成的污染亦影響海洋環境甚巨。Oceana提出警告,若不馬上采取行動,損害程度將無可補救,協調并統合管理措施實為當下之務。
歐盟今年便開始重新審視共同漁業政策(Common Fisheries Policy;CFP),冀能以此力挽狂瀾,修正過去的錯誤決策。
歐洲之實況:
88%的歐洲海域漁業資源已呈現過漁狀態。
棄魚量約占總漁獲量13%(約130萬公噸)。
根據Oceana的考察,管理不當及破壞性漁具的使用已嚴重摧毀棲息于波羅的海的海洋物種。
41%的地中海鯊魚及魟魚生存受到威脅。
僅有2.3%的歐洲海域系在歐盟「自然2000網絡計劃(Natura 2000 Network)」下所轄管,與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所設定之10%目標落差甚大。
Oceana主張CFP應:
將長期生態永續發展列為首要之務,漁業管理應運用預防措施及以生態系統為準之措施。
以科學為基礎制定漁撈機會及管理措施。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海洋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