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萬頃洋農業基地試驗養殖的第一批符合新標準的羅非魚。
昨天,記者從南海萬頃洋農業基地了解到,經過一年多的試點運行,由該農業基地負責制定的《全國羅非魚生產安全規范》已經完成,并于日前通過國家農業部檢查組的驗收。
據了解,該項新標準是在我國水產養殖實際的基礎上,引入國際上公認的食品安全。
管理HACCP體系來制定的,它將作為“國標”向全國推廣。新標準嚴格控制飼料、水質,杜絕孔雀石綠等國際監管物質,對防止我國羅非魚(即福壽魚)在出口時遇到“綠色貿易壁壘”起到抵御作用。
羅非魚出口潛力巨大
據了解,羅非魚是我國出口創匯重要的水產之一,在國際競爭中有很大的價位優勢,出口潛力巨大。國家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漁業產品認證分中心主任宋懌曾表示,為防出現與對蝦一樣遭遇國際綠色壁壘的問題,有必要預先在羅非魚養殖生產質量安全管理上與國際接軌。為此,從去年起,農業部便在南海正式啟動對羅非魚養殖生產質量安全管理探索的試驗。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位于萬頃洋農業基地的水產養殖場,看到了國家首批符合國際標準的羅非魚。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里用于喂養羅非魚的飼料都是自行生產,完全遵照國務院發布的有關獸藥、飼料管理條例,使用玉米、豆粕以及微量添加劑等做成,不添加任何抗生素。
據悉,通過驗收的《全國羅非魚生產安全規范》包括10個方面內容,主要是關鍵控制點的監控和糾偏措施。除規定了飼料標準外,還規定羅非魚的種苗、魚病防治、養殖水質及捕撈、包裝運輸等環節的安全要求,明確了每個環節的管理目標和職責,避免生物、化學等方面的危害。“在新標準下所養殖的羅非魚均符合歐美進口標準。”萬頃洋某羅非魚養殖場負責人唐禮良說。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