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連日來,安徽省濉溪縣陸續把75萬元補償款發放到漁民手中;宿州市漁民代表則在前天上午來到安徽省環保廳送上一面錦旗,因為他們已經拿到了225萬元補償款。2008年夏天,沱河濉溪段、新汴河宿州段先后死魚數百萬斤,一些漁民幾乎傾家蕩產。這300萬元補償款,是河南及我省兩地對當年死魚事件的補償。據悉,如此跨省補償在安徽尚屬首次。
回放:上游放水下游漁民遭殃
一提及沱河死魚事件,淮北市濉溪縣漁民老鄭就說:“(這是)十幾年的噩夢!”對于2008年報道的兩次死魚事件,老鄭說他“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沱河是淮河的支流,從上游河南永城市流經我省濉溪縣,至宿州市埇橋區時改名為新汴河。2008年5月,一股污水從沱河上游流進濉溪、宿州境內的河道內,數千畝水域受到污染,百萬斤魚兒死亡。同年7月上旬,上游污水再次涌進濉溪境內的沱河、宿州境內的新汴河。截至當月12日上午,造成當地300余萬斤魚死亡。
“對漁民的打擊很大”,省環保廳相關人員回憶說,兩次水污染死魚事件,造成濉溪、宿州埇橋區上百戶漁民幾乎傾家蕩產。
事后環保部門展開調查,發現“殺魚污水”事件系因河南省永城市開閘放水,造成沱河上游污水下泄,最終流入我省境內,污水中的氧氣含量幾乎為零,造成數百萬斤魚死亡。
進展:三年等來300萬補償款
死魚事情發生后,震驚了社會各界,安徽省各個職能部門緊急行動起來。
安徽省環保、漁業、水利等部門會同淮北、宿州兩市,對死魚事件進行了現場調查和原因分析。隨后,安徽省環保廳與河南省環保部門進行了多次溝通。這場溝通與協調非常“馬拉松”:一協調就是三年。終于在今年6月9日,環保部會同農業部、水利部在北京主持召開河南、安徽兩省協調會,協調會上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由河南永城市政府、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政府和濉溪縣政府按比例籌資、補償漁民300萬元,并于6月30日前落實到位。7月初,補償款全部到賬,宿州市埇橋區漁民獲得225萬,濉溪縣漁民獲得75萬。拖了3年的死魚事件有了一個圓滿的結果。
據安徽省環保廳相關人員介紹,這300萬補償款是跨省補償,這在安徽還是第一次。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