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發展漁業專業合作社促進漁民增收。2008年壽光市第一家漁業專業合作社——海惠海水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漁民以海域入股的形式入社,實行統一養殖與管理,平時按月領工資,年底按股份分紅。合作社以聯保方式向金融部門統一辦理貸款,加大對養殖基礎設施的標準化改造,采取統一采購苗種,降低了生產成本。為進一步提高產品收益,2009年合作社開辟了日本水產市場,實現了水產品價值再提升。專業合作社帶動了周邊農民形成區域性產業群。該社現已有社員398戶,帶動農戶2000余人,年產水產品達800余萬噸,產值達5000余萬元,有效提高了漁業產業化水平,引領群眾走上致富路。
二是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據調查,入社社員和帶動農戶之比為1:5。一個漁業專業合作社就能帶動一方漁民發展特色產業。近幾年,水面養蝦、糧地種棉,實現“蝦棉”雙豐收。富了的農民去年又投資對蝦池進行了挖深和整理,并進行了蝦藕、魚藕套養試驗,都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三是推動了漁業科技的推廣應用和標準化生產。一家一戶分散經營,漁技推廣成本高,組織難度大,通過漁民專業合作組織這個平臺,解決了漁業技術集約化推廣、標準化生產的問題,社員中的技術人員相互研究,技術推廣快,成果轉化效果好。以鑫生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為例,通過微生物凈化和蓮藕脫氮處理,做到了“一水六用”,設施漁業養殖廢水生態處理及循環利用技術得到全面推廣,并成為本地區著力推廣的養殖新模式。該合作社示范帶動周邊30余戶漁農從事名特優及規模化養殖,涉及水域面積1萬余畝,養殖品種有鯰魚、鯉魚、花白鰱、鯧魚、鱸魚等。2011年,該合作社投資300萬元,組織實施觀賞魚養殖基地建設,建立100畝露天觀賞魚池,1500平方米溫室大棚觀賞魚養殖基地,力爭打造全省最大觀賞魚養殖繁育基地。
四是提升了水產品質量和品牌形象。漁民專業合作社在生產中基本做到了統一技術標準、統一種苗、統一購買投入品、統一生產、統一產地和產品認證、統一包裝銷售,不僅保證了水產品質量安全,還打造了一批漁業品牌。2010年,壽光毛蚶、羊口咸蟹子、壽光螞蜆3個產品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壽光文蛤、四角蛤獲國家級綠色食品A級產品證書,填補了該市水產類地理標志產品和水產類綠色食品兩個空白。2011年,又新增1處省級漁業種質資源保護區,新增2家水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綠色示范園。目前,全市擁有國家級健康養殖示范區3處,計5.5萬畝,省級標準化示范基地4處,計2.7萬畝,市級標準化示范基地2處,計2.6萬畝,無公害養殖面積6.7萬畝,全市省級休閑漁業基地3處,面積達到2.2萬畝。
五是發展漁民協會實現漁民自我管理。壽光市是山東省漁業捕撈大市,漁船數量多,監管難度大。近年來,該市積極引導漁民自律組織建設,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和漁民自我管理,推進現代漁業發展。目前,已成立遠洋漁業協會和近海個體漁民協會。全市70%以上的外海遠洋漁船和95%以上的近海個體漁船都加入協會。2011年,壽光遠洋漁業協會獲得遠洋生產資格,首次組織28艘漁船的遠洋捕撈隊開展遠洋漁業生產,船隊3個月可完成產值1.2億元。壽光市近海漁民協會已發展會員286名,服務漁船368艘。協會成立后,統一組織物資采購、統一編隊生產、統一水產品銷售,大大降低了生產和流通成本,提高了漁船安全生產水平。2010年,以協會為依托,會員自愿入股成立和諧漁業專業合作社,新上8條魚粉加工線,當年產值800余萬元。實現了協會組織下的漁業生產、銷售、加工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提高了漁業生產質量。漁民協會的成立實現了漁民自我管理,在組織漁業安全生產、漁業技能培訓和漁業風險規避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搭建了一條政府與漁民之間的“連心橋”。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