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舟山人從小吃著魚兒長大,聞著魚腥味過日子,魚腥味對舟山人來說幾乎是一種抹不去的記憶,卻讓不習慣這種腥臭味道的外地游客頗有微詞。今年國慶,記者來到舟山本島,發現無論是在碼頭漁區還是沈家門大排檔,曾經撲鼻的腥臭味變淡了,徜徉在干凈整潔的舟山新城,盡情呼吸著來自大海的新鮮空氣,令人神清氣爽。
魚腥味,不但外地人不習慣,舟山本地人也越來越有意見。“特別是高溫季節,我呆在家里都能聞到魚腥臭,雖說從小聞到大聞到現在了,可總歸是不太舒服。”住在普陀浦西的吳女士告訴記者,浦西這邊水產加工企業多,再加上運輸車輛經常經過,時常彌漫魚腥臭氣異味,附近居民也有點不勝其擾了。
為了讓城區擁有清新空氣,舟山市今年以來專門成立了城區魚腥臭氣異味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整治區域包括本島及朱家尖區域,重點是定海、普陀、新城三個城區。當地有關部門專門對“臭氣”進行摸排,發現第一大源頭是流動源,主要是經過城區的裝載蝦殼、蟹殼等下腳料和海鮮水產品的運輸車輛,由于敞開式運輸而引起的沿途滴漏、拋灑污染所致。第二大源頭則是固定源,主要是集中式水產交易市場和水產加工企業的季節性排放影響,如舟山國際水產城、市場周邊的散戶加工點、城區個別水產加工點和一些魚粉生產企業等。
“舟山把魚腥味整治當成一件大事,環保、公安交警、交通、城管等部門都加入了整治行動,首先向兩大源頭‘開刀’,這項工作還列入了今年生態市建設的考核。”舟山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說。
全市1000多輛水產運輸車被要求按密閉化要求進行改裝,以免在運輸過程中產生滴漏。水產交易市場和水產加工企業,則通過污染整治,使廢水、廢氣、廢渣達標排放,消除臭氣。同時,對蝦殼、蟹殼、魚內臟等下腳料進行臺賬登記,加強監管。
今天上午7時多,記者隨舟山市環境執法稽查支隊支隊長包勇敏和他的隊員們來到位于沈家門的國際水產城,檢查水產運輸車加蓋密閉情況。只見一筐筐鮮活海水產品從漁船上被裝入早已等候在碼頭的運輸車,部分沒有加蓋密閉的車輛被執法隊員請出了市場。10時,另一組執法人員則來到普陀區華興水產食品廠進行現場檢查。近300名工人正在忙碌,她們把蝦肉和殼剝離后,蝦殼被丟棄到身后的桶中。這些蝦殼將被統一裝運到魚粉加工廠進行二次利用。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