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今年以來,各地認真貫徹落實安徽省委3號文件和全國、省農業工作會議精神,以實施水產跨越工程為抓手,扎實開展抗災救災,大力推進健康養殖,切實加強漁業基礎設施建設和漁業資源養護工作,不斷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漁業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發展的勢頭。
一是產量小幅增長,效益明顯提升。據統計,1-9月全省水產養殖面積794萬畝,保持穩定;實現水產品產量135.54萬噸,同比增長2.76%;受水產品價格上漲拉動,漁業一產產值同比增長10%以上,養殖效益顯著提升,災后復產投產積極性空前高漲。
二是養殖結構繼續優化。各地因地制宜加大調整養殖品種結構,河蟹、蝦類、鱖魚、黃鱔、泥鰍、黃顙、龜鱉等名特優養殖不斷擴大,全省名特養殖面積累計達445萬畝,比上年凈增15萬畝以上。蟹鱖蟹鰍混養、稻田養鰍養蝦、網箱養鱔、湖庫生態養魚等各具特色的健康養殖模式廣為推廣。
三是市場供應穩定,價格上漲一成。水產品市場品種豐富,供應穩定,但價格漲幅較大。根據部分水產品零售市場18個品種價格調查,與去年同期相比,17個品種上漲,1個品種下降,水產品價格指數同比為110.1。六種大宗淡水魚均價11.9元,同比上漲13.3%。
四是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聲勢浩大。3月,省農委與交通部長江航道局、安慶市政府共同舉行了2011長江“四大家魚”人工放流活動,向長江增值放流“四大家魚”大規格魚種100萬尾。各地利用進入春季禁漁期的有利時機,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7月中旬,省政府與農業部在巢湖及沿江8大湖泊聯合舉辦了“增殖漁業資源,修復長江生態”的大型漁業資源修復同步放流活動,全省共向沿江湖泊群放流經濟魚類1億尾,種植水草5.7萬畝,底播貝類900萬粒,修建人工魚巢1000畝,對修復長江中下游受損漁業資源和水域生態,恢復漁業生產,改善漁民生活作用明顯。
五是質量安全水平監管有力。通過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加大檢測力度,水產品質量安全保持在較高水平。省農委對全省17個市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和養殖基地進行兩次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共抽取樣品400個,合格率為99.5%。在農業部8月份公布的第一次產地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中,全省65個樣品的三個檢測指標,孔雀石綠、硝基呋喃合格率為100%,氯霉素合格率為98.5%。對全省水產苗種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合格率為90%,較去年提高5個百分點。
六是漁業安全生產形勢穩定。通過深入開展“平安漁業示范縣”創建活動,進一步落實漁業安全生產責任,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和培訓,加強制度建設和監督管理,依法規范漁船檢驗和安全管理,組織集中檢查和事故隱患排查,全省漁業安全生產形勢穩定,未發生重特大漁業生產安全事故。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