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昨天下午,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崖口村將軍南圍灘涂,秋日暖陽灑在水面上,水波瀲滟,紅樹林掩映之下的千畝蠔塘廣袤連綿,草木葳蕤,一片生機。這是中山唯一的養蠔基地。南朗鎮水產養殖大戶許華鑒獨具慧眼,將這片1000 畝灘涂和茅瑯沙河道淺海區400畝海域辟作生蠔養殖基地,還混養魚蝦蟹,一圍養
"四鮮
",走出一條增收致富路。
2001年許華鑒承包了崖口村將軍南圍連片圍墾灘涂養殖生蠔。經過深思熟慮,2005年他投入400多萬元創建了1000畝生蠔養殖基地,還在茅瑯沙河道淺海區搭建了300個占海面300畝的浮排,以淺海浮排和蠔塘搭棚吊養的方法養殖生蠔,同時混養魚蝦蟹。人勤天助,2007年許華鑒養殖生蠔及魚、蝦、蟹純收入超100萬元。
許華鑒一改在海底堆石和用竹枝水泥制樁柱來附著生蠔常年串養的傳統辦法,采用圍塘固定棚架延繩垂下吊養和淺海浮排吊養結合養殖生蠔。采取新的養殖方式主要是考慮到珠江口漲潮時咸度高,落潮時咸度低,因為咸度、微生物都不大穩定,淺海浮排吊養的目的是把生蠔養大——把細蠔養大到中蠔,中蠔養大到大蠔。到翌年4、5月,洪水到來前把生蠔從淺海浮排遷回圍內1000畝蠔塘“走廊式”棚架下吊養,在蠔塘吊養,咸度、微生物都很穩定,可以將生蠔育肥。在兩個潮汛換水過程中還可以自然補充鱸魚、蠢魚、沙蝦、羅非魚、青蟹等幼苗,這些“不速之客”隨水而入,在圍內“安營扎寨”,不但省卻了購苗種的費用,還增加微生物——作為魚、蝦、蟹的食物,可謂一舉多得。
據介紹,生蠔靠攝食浮游生物生長,在浮游生物、有機質豐富的流動水體條件下,成活率高,生長快,肉質好。近年,中山咸潮頻襲,但咸度沒超過22‰,因而咸潮期間,他的蠔塘安然無恙。
據許華鑒估計,今年生蠔產量跟去年差不多,達800噸,產值約200萬元,混養的魚蝦蟹收獲也不錯,包括鱭魚、沙蝦、青蟹等10個品種產量90多噸,產值約190萬元。這一圍“四鮮”11個品種收獲量約900噸,總產值約380萬元,扣除綜合成本純賺超100萬元。
據了解,許華鑒的基地2009年通過了廣東省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認定,青蟹通過了無公害水產品認證,成為中山獨一無二的千畝無公害生蠔養殖基地。今年要以此為切入口,加大生蠔、魚蝦產品認證,輻射帶動沿海灘涂水產養殖,著力打造南朗綠色水產品品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