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團購、團吃、團券,鋪天蓋地的大閘蟹廣告,滿城皆是與蟹相關的討論,打開網頁跳出來的也是與大閘蟹相關的商業內容。“蟹情”已然成為整個申城乃至全國消費的一個重要指數,陽澄湖大閘蟹更是成為“蟹情”的重中之重。然而在這風光無限的背后,卻暗藏著諸多問題,蟹市更是因此怪象重重。
怪象一 不比質量比資歷
出了巴城收費口,朝巴城陽澄湖景區一直開,進入湖濱路蟹賣場。兩旁都是密密的大閘蟹賣家,每戶人家幾乎都是夫妻老婆店,都有自己的碼頭供客人選蟹,也有自己的酒店供客人用餐。酒樓比比皆是,幾乎每家的招牌都有“蟹”字。
有客人走進蟹賣場南側的一家蟹莊碼頭,一對皮膚黝黑的中年夫婦熱情地上前接待。丈夫姓全,帶著客人走進碼頭看蟹。大閘蟹按不同的個頭養在不同的網籠里,平時網籠下沉到水里,如果有客人選蟹,則由蟹老板把網籠升起來。全老板說,店里的大閘蟹都是自家養的,碼頭呈現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如果客人有需要,還可以到湖里去捕抓。據其稱,碼頭外的河流就是陽澄湖的支流,在陽澄湖里有一塊養蟹的水域是他的。當客人詢問養蟹的具體地址時,全老板有點顧左右而言他。見客人有些猶豫,全老板拍著胸脯表示,“放心好了,我養蟹已經20多年了,還會有差? ”
全老板的隔壁也是一家夫妻老婆店。聽說客人是幫公司集體采購,老板顯得很興奮。一開口就稱:“我養蟹都有十年,放心好了。”當聽說隔壁一家店的全老板稱養蟹已二十多年,該男子立即改口說,自己其實也養了二十多年了,出來開飯店開了十年。
在這個市場里,幾乎每家店主都會以養蟹的時間長短作為一個招攬客戶的重要條件,在他們的口中,最短的養蟹經歷也有十余年,似乎大閘蟹的質量與養蟹的時間息息相關。
怪象二 螃蟹多了附加值
今年的蟹賣場,已不再是傳統的選蟹、賣蟹,幾乎每戶人家都有一條龍經營模式,“到碼頭看蟹,到酒樓吃飯,下午打打麻將,晚上兜兜風”成為比較吃香的一種形式。
以全老板為例,客人在碼頭選好螃蟹后,會有專人帶路到酒樓,與螃蟹配套“出席”的還有一些傳統農家菜式,土雞、土鴨、大白菜、南瓜……
在這里,比較盛行的模式是“套餐”。在蟹賣場北面的一家店里,套餐有多種,價格從300元到1000元不等。其中,大閘蟹是決定套餐價位的最關鍵因素,價格越往上,配菜也越多,總歸離不開“土”、“農家”、“本地”的字樣。
“私人來,一般選300元到500元的套餐比較多。 ”老板介紹,如果單位來或者宴請,1000元的套餐選得多,“自己吃,還是500元的合算。”
為招攬客人,不少店家還在農家樂之外推出了游艇游等項目。 “買蟹超過10對,送你雙人游艇兜一圈。 ”一家店的老板對客人說。
“價格開高一點點,10張游艇票也賺回來了。 ”另一家店的老板出言“拆臺”。據其透露,真正養蟹的人每家都有船的,如果客人有要求,可以開著自家的船到陽澄湖上兜一圈,“不過得等到天黑以后,現在抓得緊。客人要是買得多,冒冒險也就算了。”
除了在當地翻新經營模式外,不少蟹老板還將“戰場”鋪到巴城外。一家店里,老板正在為即將合作的“團購”策劃菜單。 “我已經晚了,好多同行都做在前面,自駕游啦、親子游啦,搞了好多花頭。 ”蟹老板說,“我得想想,還有些什么項目可以做做。”他猛然一喊,“對了,旁邊有個崇寧寺,要不送點門票,搞個祈福游。 ”
怪象三 活螃蟹不如紙螃蟹
在巴城蟹賣場內外,不少拿著牌子兜售蟹券的中年人,讓人以為“身在銅川路”。
一名年輕男子看到有私家車減速開過來,帶著笑容貼了上去:“蟹券要嗎?價格你定。 ”男子自稱,他雖然賣券,但是家里都是養大閘蟹的,所有的蟹都絕對是正宗的,品質有保障。面對這輛奧迪A4的滬牌私家車,男子主推一款1888元的套餐,包括5兩重公母搭配8只。“要是不夠,我家還有更大的。 ”男子說。跟開店賣蟹的不同,在馬路上兜售蟹券的大多是年輕人,南腔北調,但他們的統一口號是——家里養蟹。
面對馬路上這些“搶生意的”人,蟹老板也不肯白白放過商機,不少人也做起了“紙螃蟹”。一位謝老板坦言,他家的螃蟹經兒子在網上推廣之后,生意明顯比去年火熱。在網上,兒子將螃蟹隨意搭配以不同的價格推出,有時候也根據客人的需要進行搭配。現在的螃蟹券都是7.8折銷售,如果是大量采購,最低折扣6.5折。
謝老板表示,現在“紙螃蟹”在網上銷售很火,因為“紙螃蟹”可以隨意定價,只需要在紙上印一印,300元的蟹就可以變身800元。這樣的券送出去,既氣派又低調,“反正大家都知道,買券的人不吃蟹,吃蟹的人不買券。”謝老板透露,部分高端客戶一開口就要4兩以上的螃蟹,并不在乎價格有多貴。
同樣的蟹,印在券上價格就會高出一倍,理由何在?謝老板分析,很多紙螃蟹承諾送貨上門,48小時內如有死亡,可免費退換。這樣的話,對螃蟹的品質要求較高,殘肢斷腿的螃蟹也不能裝進禮盒,而賣活螃蟹則不受此影響,所以紙螃蟹價格會上浮。但一個禮盒的包裝成本多在10元,加上快遞送貨費,賣螃蟹禮券的利潤要遠遠高于賣散裝螃蟹。這也是今年各大養殖企業和經銷商大力推銷禮券的重要原因之一。
怪象四 分量采用“英制”
“螃蟹分量多少,要看買的人懂不懂。 ”全老板說。由于陽澄湖大閘蟹太出名了,他們每天要接待南來北往的大量客戶,長期應對,也讓他們學會了“看人下菜碟兒”。
大閘蟹的分量是有 “水分”的,號稱4兩重的公蟹,其實只有3兩7錢左右,號稱3兩的母蟹,其實只有2兩半左右,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再加上現在一些精明的客戶,選蟹時自帶小型電子稱,讓蟹老板們再難從分量上蒙混過關。
但是,畢竟有多年接觸螃蟹的經驗,不少蟹老板會從細節處分辨客人是否懂蟹。 “上來就問雌蟹幾兩重的,肯定是外行。 ”全老板說,雌蟹的差別都不會太大,一般以“錢”作為丈量標準,如果遇到不懂行的客人,有的蟹老板就會將分量往上報。
如果被客人拆穿,蟹老板們也有應對的辦法,即采取 “英制進制”。 “在英制單位里,一千克等于2.2磅,一些蟹老板通過概念轉換,將‘磅’改為‘兩’,很多外地客人是不懂的。 ”全老板說。
新聞人物
蟹農老季
老季是土生土長的巴城鎮巴漁村人,從他的父輩起,就開始從事大閘蟹的養殖和銷售。和許多現在仍舊以養殖銷售為主的大閘蟹農戶一樣,他希望通過每年辛勤的養殖來獲取應有的回報,但是面對如今這個紛繁的蟹市,他心中充滿了疑惑和擔憂。
“老季”的年紀四十有余,但和同齡人相比,他的臉上多了很多皺紋,常年的辛勞也使得他的頭發變得有些花白,雙手更是因為常年浸泡在湖水中,變得粗糙不堪。
老季的家在巴城鎮的巴漁村,在他的房子旁邊就是千年古剎崇寧寺。走進老季兩層樓高的房屋,記者發現里面的家具和生活用品不多,而且非常干凈,干凈得讓人覺得平時很少有人來居住。見記者有所疑惑,老季說道:“我們平時在這里住的時間并不是很長,忙的時候幾天才能回家一次,但晚上還是要住回去盯著的,以免有人偷蟹。 ”
老季所說的“住回去”就是住回船上,他告訴記者,一般在過年后,他們就會住到船上,照看蟹苗。到了幾個月后就要開始對這些蟹苗進行分類飼養。養蟹和其他養殖業不同,人要一直盯著,任何的天氣變化、水質變化都會影響到當年的收成。而且養蟹人要時時關注大閘蟹的成長狀態,以便及時將不同性別,不同大小的蟹進行分區域養殖,“這螃蟹賣只賣一季,這心思要花上一年。 ”老季說。
養蟹人少了 蟹老板多了
長時間生活在船上每天吹著湖風,老季和妻子的臉上很早就有了皺紋,皮膚也非常干燥。老季妻子的雙手已經有了好多道血口,“這是前幾天綁蟹的時候劃的,現在天氣不冷,手沒有開裂,到冬天就更嚴重了。 ”
老季告訴記者,這兩年陽澄湖大閘蟹的價格年年漲,成本同樣在上漲,所謂的高額回報六分靠努力四分靠運氣。蟹苗經過幾個月的成長,若個頭大,收入自然會提高,若個頭小,收成自然就差了。
長達近一年的辛苦作業,最后的回報一半還要看運氣,這使得陽澄湖當地不少蟹農放棄養殖當起了蟹老板。 “從外面批點蟹進來,在陽澄湖自己開的酒家賣。若是客人要便宜的,就直接把外鄉蟹賣給他們;賣得稍微貴點的蟹,放在陽澄湖的水池里養一段時間;老客人的話,就到蟹農那兒買一點再轉賣。毫無風險。 ”老季說。
老季所在這片東陽澄湖區域,數年前還有一百多戶農家在湖內圈地養蟹,如今只剩下一半。 “他們都去當老板了,平時玩,到了蟹季批發點蟹來賣賣,既舒服又賺得到錢。 ”就在記者與老季交談時,一個開著快艇飛馳而來的男子出現在老季的船邊,滿頭烏發,一身西裝筆挺,看起來很是精神。
“老樣子,給我弄50對蟹,今天晚上客人要帶走的。 ”男子直接說。“沒問題,我過會兒幫你綁好送過去。 ”“幫我挑好點的,裝10個盒子。 ”說完,男子開著快艇離開了。
“他就是做老板的,我們一個村的,從小玩到大的。 ”老季口中的這個“老黃”比他大5歲,十多年前也是養蟹的。后來不養蟹了,在湖邊開了家酒店,買了艘快艇,專做農家樂生意。平時老黃酒店里的蟹都是從蟹市購入后,放在自家池塘里養著,號稱陽澄湖蟹,其實就是陽澄湖水蟹。至于當天到老季這里來買蟹,主要是針對一些熟客。
“他們挺舒服,蟹是不養了,錢沒少賺。 ”話語間透出幾分羨慕,但老季很快定了定神,“我不會做生意,養養蟹算了,雖然累點,可心里踏實。 ”
蟹農對未來有幾分迷茫
對于將來,老季的臉上出現了幾分惆悵和迷茫。老季有個女兒,今年二十歲,在無錫念大學。 “她肯定不會回來養蟹的,這活兒太苦了,小姑娘吃不起這個苦頭。 ”老季說,如今這片區域碩果僅存的五十多家本地蟹農里,年齡大多在四十歲以上,很少有年輕人愿意養蟹。
未來究竟還有多少本地蟹農在陽澄湖里養蟹,經歷了那么多年風風雨雨,陽澄湖蟹既是眾人眼中的香饃饃,也成了各路蟹商心中的那根刺。在蟹市如此紛繁的今天,陽澄湖的養蟹該何去何從,老季心中充滿了疑惑和感慨。
就在記者采訪時,老季的手機響了起來,原來是上海的老客戶打來的電話,預定本周末到他家來吃飯。除了養蟹,老季也動起了腦筋,在自家庭院里搭起一棟木屋,分割成兩個包房,供客人來吃飯。
“來我們這里吃的多數是認識的,或是朋友介紹來的,比起外面五六十元就能吃到一對3兩半的大閘蟹,我們這里要貴上近一倍。 ”老季說,“雖然是正宗的,不過在陽澄湖有哪家不說自己是正宗的呢?反正這蟹,只有吃到嘴里才是真的,僅靠外表來辨別,連行家都看不出來。 ”
離開巴城已是傍晚時分,雖不是雙休日,但從高速公路巴城出口處出來的車輛仍是絡繹不絕,其中有很多都掛著上海牌照。原本聚集在離出口處有一公里距離的 “帶蟹人”已紛紛轉站到了高速公路出口處。有些手中直接拿著菜單,向過往的車輛示意。不遠處路兩邊豎滿了“蟹文化節”的彩旗。
這個擁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城市,由于陽澄湖大閘蟹的緣故,已然被披上了一層“蟹殼”。不過其中的蟹味卻因為陽澄湖這層“鍍金”已有些變味。在巴城人的心中,陽澄湖究竟意味著什么,也許他們自己也說不清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