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蒙亮上船抓蟹
; 近日一大早,天蒙蒙亮,還來不及吃早飯的張倪良就泛著小舟,巡視燕子蕩水域,碧波蕩漾,這是他生活和工作了20多年的地方。燕子蕩養殖場,位于袁花鎮彭墩村。這片水域外接長山河,面積廣闊,水質較好。以前,張倪良一直在這里飼養魚類。今年初,燕子蕩多了一批新的"住戶"--螃蟹。
當天,他準備上船抓蟹,撈幾只螃蟹上來看看飼養近況,隨行記者不習水性,老張便放緩船速,慢悠悠地蕩向燕子蕩對岸,那里附近的水很清,也是螃蟹圍網養殖點較多的地方。早晨的收獲不錯,停船、收網、抓蟹,不一會兒,水桶中就是滿滿的一桶螃蟹了,個頭雖不大,但這群野生螃蟹頗有"野性",上爬下行,像有用不完的精力,有些還從60厘米高的桶中爬了出來。看著養了近一年的螃蟹活力十足,張倪良也是喜滋滋的。
十幾年來海寧都沒有外蕩河蟹養殖的先例,螃蟹的生長習性和魚類大不一樣,水質上要求高很多,長期養魚的燕子蕩適合養殖螃蟹嗎?面對疑問,張倪良解釋道:"這里水很清澈,對于魚類來說這里的浮游生物還不夠吃,倒是養螃蟹更合適點。"事實上,張倪良已經初嘗甜頭。
蟹苗引自崇明島
張倪良介紹說,他是從今年1月份開始改養螃蟹,蟹苗引自上海的崇明島,共3萬只蟹苗,蟹種為長江蟹。
雖是第一次養螃蟹,可老張卻是下足了功夫。燕子蕩面積150畝,他分為內外兩部分。里面40畝他選擇精養,將近三分之二的螃蟹都在此,河中還套養鮭魚、鰱魚等魚類。據了解,鮭魚以"小魚"為食,可避免這些小魚和螃蟹爭奪食物,而鰱魚多吃浮游生物,可以凈化水質,因此魚類和螃蟹正好形成優勢互補;而外圍的110畝,則為粗養,除了一些圍網養殖的螃蟹,還有一些野生放養的河蟹。
傍晚,老張按時給螃蟹喂食,以玉米粒、螺螄、小魚為主。一年下來,張倪良摸索出了螃蟹的飲食規律。通常夏季螃蟹精力旺盛,食欲最強,一天能吃掉240斤玉米粒和80斤小魚,現在隨著天氣轉冷,三天才吃掉一袋玉米(120斤)。而在陰雨天,螃蟹則基本不進食。張倪良算了下時間:"大致是3月底開始投放飼料,量逐漸增加,然后9月20日左右開始食量很明顯地下降。"
太湖取經養蟹有道
張倪良有20多年的養魚經驗,對于養殖螃蟹卻是一知半解。為此,他多次向市農經局漁政站的專家請教。為多汲取些經驗,他還專程趕往太湖向有幾十年螃蟹養殖經驗的當地農戶拜師學藝。
外蕩養殖防逃是關鍵。回到海寧,他自己做圍網,購買飼料,引進蟹苗。河中有水老鼠,會咬破圍網,早上定期檢查和修補圍網就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課。
老張從太湖經驗豐富的"師傅"那里了解到,螃蟹一生中有六七次蛻殼。螃蟹蛻殼的地點往往選在淺水近灘處,這時候飼料選擇、食量控制等工作要小心。張倪良養的螃蟹第一次蛻殼是在3月中旬,又經過幾次蛻殼,到了10月份才徹底結束,每蛻一次殼螃蟹的個頭就會大一次,最后一次才算是定型了。
"外塘河蟹就是不一樣"
魯迅曾稱贊:"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老張就可以算作一個敢于嘗試外蕩養蟹的"勇士"。他為此專門投入的費用有19萬元左右,螃蟹大體在11月份上市,現在張倪良已經開始做捕撈和銷售準備了,用一個詞形容他的心情,就是--豐收在望。
外蕩螃蟹養殖產量素來比內河低,然而老張對于收益卻信心滿滿,一來這是他養螃蟹的第一年,產量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二來外蕩養的螃蟹肉質鮮美,市場價格比內河螃蟹高了不少。一個星期前,一家消息靈通的嘉興酒店就派采購員捷足先登,搶先來訂購老張的螃蟹,采購員嘗了嘗螃蟹味道,贊道:"肉質鮮美,外塘養的螃蟹就是不一樣。"當下就拍板訂購,價格分別為2.5兩-3兩的螃蟹80元一斤,3兩以上的螃蟹100元一斤,而內河螃蟹同比價格只有30元和40元左右。這家酒店總共買了350斤左右的螃蟹。聞風而來的一些菜場商販也來訂購,精打細算的老張控制好銷量,畢竟大酒店和賓館才是"大頭"。
據了解,太湖當地螃蟹養殖戶的收入每畝可高達3000元,老張對于自己的養殖場今年收入保守估計了一下,會有20萬元左右。
此外,老張還打算帶著他的螃蟹參加海寧市農博會,拓展銷路,目前正準備著品牌包裝。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