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自南方農村報“海鱸價高 塘租驚現1.3萬元/畝”一文刊出之后,中國水產論壇上被對蝦、羅非魚折磨到壓抑的網友們馬上來了精神,紛紛猜想:塘租1.3萬元/畝!養殖戶還有利潤嗎?其它地方可否養殖?網友菜鳥先飛對海鱸養殖也很感興趣,在大家都不清楚投資狀況的前提下,菜鳥先飛決定擔此大任,潛入珠海白蕉,為大家解密,以下是菜鳥先飛從當地了解到的信息,供打算投資者參考:
一、海鱸養殖情況
1、分布及畝產:主產區在六鄉鎮和白蕉鎮的新環村和另一個村,此外開發區、燈籠以及外地為副產區,大家可自行google地圖。主產區畝產普遍超萬斤,最高據說萬四;副產區過萬斤亦常見,幾大千居多,可能與技術積累有關。
2、當地養殖面積,海鱸占七成以上,蝦百分之十,其余三成為紅友等。
3、養殖核心條件:微咸水。白蕉島獨具優勢,咸潮上溯到此地,經年浸泡,土質咸化,此為關鍵,西水(廣西來的河水)充沛。這里說的微咸水,指的是咸底加沒咸味的淡水,而非咸潮,咸度可以比白蝦更低。加了咸水反而不好養,底不咸不好養,可全淡水放苗,此現象暫時不知如何解釋。
4、其它條件:
a水深最好能保持兩米以上,2.5米也行,可增加空間和產量。進排水方便,進的全是淡水,有咸潮不能進,每天能換十公分水左右為佳。島的優勢!
b電力充足穩定,10畝配6-8臺葉輪加1-2臺四葉水車,1.5KW每臺,外加8寸進水泵和6寸出水泵,這是后期最高電力,前期三四個月和珠三角蝦塘電力相當。
c通路!最好能讓三四十噸的車開到塘頭!后輪一側三排!
5、白蕉六鄉海鱸塘租:未到期的千元上下,到期續簽的,最低6000,最高12000多,幾千塊的那些,其貌不揚,身價不菲只因它爹姓白。
二、苗種
1、投苗密度:0.6-1.2萬尾每畝,3-5公分長,牙簽肚粗細。
2、苗價:去年0.26元尾,今年可能達三毛。
3、投苗時間相關:頭批苗,最早于此后約20天,9個月后可出魚(頭鱸好價),最晚三四月,此后無苗供應,下年年后可出(尾鱸價最好),中間為中鱸(育苗成功率高,大部隊,價低),此前一個月至冬至出魚
三、養殖大體流程
1、投苗前后:清塘和蝦塘類似,未入水前用網布圍出育苗區,幾分至一畝地可育數至十萬,投3-5日水珠(當地養殖戶對浮游動物的稱呼)后拆網,轉魚漿。。。此時之后的成活率基本能保持到出魚。
2、前期:四五個月,最早放苗的到清明,最大可達三兩,此時尾鱸剛放苗一個多月。此期具體流程比較復雜,一時問不清也記不清,光是換料就經歷0號至5號,全程為0-9號料,大概一毫米一號。
3、后期:增氧、換水、二氧化氯甲醛等消毒,咸潮期間不能換水,靠一次數百上千塊的底凈來壓底。
4、出魚:規格在七八兩以上,一般一斤左右可出魚,大概9-10個月。不包銷的自行聯系魚中,一般兩三天內魚中就過來看魚定價,再第二天就能出,請工最多可達二十多人。一般一次清完,一次出個幾十萬斤也能吃完。裝好車打白條,幾天內結賬。出完魚后池塘水位自然下降三五十公分。
5、洗塘,準備下年放苗。
四、技術相關
1、苗
投苗季節:頭批新歷11月中,中批冬至起,尾批春節前后起至新歷3月無苗供應止。與此相對應,9-10個月后達到上市規格,分別于次年新歷8月起、9月底和春節前后出魚。最冷那十幾天一般不投苗,實在要投也可,在上風加攔風設施。全程不需要搭冬棚。
標粗:當地不叫標粗,叫育苗。放苗起四五天內,以投喂水珠為食,頭批苗有條件培育水珠,中尾批則需要買水珠。標粗階段可能是整個養殖周期內最考技術的階段了,此階段后的成活率基本上等同于清塘時的。‘友哥’的一位親戚去年有一口6畝塘,投第4次苗,花費將近12萬后才告成功。標粗不成功,一般直接排苗,重頭再來。頭批中批可重來多次,尾批則未必有機會重來,因為到時可能無苗可下,因此那些最終只有幾千斤的(畝產),可視為標苗成活率不高又沒再次投苗所致。據說過了這個階段,此后按規定動作,即可一馬平川。
據說放苗密度最好八千左右,如果有把握,六七千更佳,和一畝一萬相比,產量未必低很多,但是長速快,那是必須的。只是一到真正放苗時,多數人都HOLD不住,怕成數低,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把標準提高到一萬一畝。我們養蝦不也是這個德行?
2飼喂
前期經過水珠,再過渡到魚槳,再適應到配合飼料,具體的情況我很模糊,有機會再弄清楚。
到中后期時,一個塘一天一餐或兩餐,需要控制規格時甚至兩天才投一次,十畝塘一次可能要撒十幾甚至數十包料,這時,只有人工投喂才及時塞滿它們的口,投料機無能。這里提到了“控料”,主要是因為節拍不對,要調整。海鱸價格最好的規格是五六斤,上等人的貢品,塘頭一斤超20塊,但是得養兩年,一般人哪頂得;其次是一斤上下,兩斤以內,超過1.8斤可能就沒人來收了,就勞煩你接著再養一年多吧!這是另一種吃法的需求。所以就有了控料一說,兩天一餐,把根留住,撐到清明前出。
投料是另一個關鍵技術,標粗明顯影響產量,投料也可影響產量,還影響魚的質量,會投的,飼料系統低,魚均勻,魚肥色佳,賣相好;反之則長得慢,分級嚴重,成本高,產量次,還直接影響魚價。會投的,一包料40斤能出32斤魚,27斤算差,有人能出25斤,還有人能把頭鱸養成中鱸,技術高下、利潤高低,盡在不言中。‘友哥’一位親戚,今年6畝6萬苗,目前投了2500包料,長到6兩,這是什么成績,我不會看,作個標記。
3水質調控
這個方面就泛泛帶過,因為我了解不多。據說主要思路是大換水、強增氧,勤壓底。水車在加水時開,作輔助用,平時只開葉輪。據說換水時可以不考慮時間段,一天抽進2-3小時,約10公分,開1-2臺水車。
4、病害及風險
可能是得益于海鱸能耐受甲醛等強刺激消毒劑,甲醛一到,百菌往生,所以在最終效果上海鱸很少得病,好養,產量高。相比之下,多數水產養殖對象會令養殖戶感到兩難,輕了不行,重了傷魚,火候難掌握,所以難養。二氧化氯亦尚能勉為其難,千萬不要放碘,“撓痕都不夠”!我想起今年在白蕉一個藥品經銷商的門口那里,從來都堆放一兩百個深藍色的方桶,這種桶在水產業中一般多用來貯存甲醛和漂白水等大統貨。
我分析假如經常用甲醛做常規消毒的話,皮厚的海鱸應該不容易患上頑固的細菌病,因為甲醛濃度足夠高的話,應該沒有一種細菌吃得消,玩不過海鱸。至于為什么連寄生蟲病和病毒病也鮮見報道,我也想知道。
缺氧會不會是個大問題呢?聽說過中山河豚每年都有幾起因缺氧導致一夜缺失幾十萬的,但好象這樣的例子沒套到海鱸頭上。這應該是比較耐低氧的品種,畝產萬斤時,一臺葉輪也能對付,珠三角白蝦怎么也得2-5臺吧。所以一時停電什么的應該有足夠時間從容應對,所以也就沒多少機會找到缺氧事故的例子,因為這個應該真沒有嘛。
東風,海鱸最恨的天氣!尤其是2-4月間,東風多的年份,海鱸就不好養,這個也是減產的重要因素。白撞雨也是相當令人生畏的天氣,什么叫白撞雨我也不是很清楚,當地的叫法,我的理解是大太陽下的雨,包括明朗陰天無明顯預兆就突然落下的驟雨,只消一兩分鐘,下一餐白蝦食量銳減,一次能影響半天到兩三天,據說海鱸同樣受不了。
似乎沒有反應太熱或太冷的問題,應該不是多重要的因素
5、人力(非技術話題)
除了前期投喂比較麻煩外,至適應配合飼料后,人就輕松了,一天一兩餐,提前把袋口打開,擺好,到時睜著眼睛撒。平時魚好好的,尤其等有了經驗,能快速感覺出魚的健康狀況后,喂料以外的都是你的剩余時間了,可以拿網上去賣錢。比較煩人的是,每幾天就要進幾噸料,甚至天天,累并偷樂著。
五 市場相關
目前,我說的是今年及去前年,出魚根本,我說的是根本不用愁,問題是能不能養出來,養得有多好。至于以后成不成為大問題,不好說。
價格方面,頭鱸,農歷七八月出,今年最高11塊2,中鱸正在進行中,9塊內,尾鱸去年最高13塊左右。去年平均成本6.5塊每斤,可能不包括自己的人工,這樣中鱸(大部隊)平均畝利潤1-3萬,頭尾鱸3-6萬。今年比去年稍高。白蕉比外地高1-3毛,一般是一兩毛,路差需要用三輪車來中轉的壓兩毛。那些傳說外地價格差異兩三塊的,純屬當地保護性的口徑。
出魚時現場加冰,沒有活運的,多銷往北方大城市。
六、成本利潤分析
1、成本
去年六七塊,今年頭鱸養得好的,比如一包料40斤能出32斤魚的,料的成本可控制到6塊,電費幾毛,其它幾毛,總成本6.8塊左右。中鱸成本會高一些,尾鱸去年7塊稍多。6-9號料1包162塊。電費10畝全程十幾萬,攤出幾毛一斤,這個是全現金,飼料在白蕉當地基本上是全佘,全期的水珠和魚漿現金,苗現金。
以一次育苗成功計,十畝十萬斤,全部成本七十萬,飼料環節六十萬,自有現金全程十多萬可轉,可不比全現金養蝦多多少。
2、利潤
前文已述及,如只計投入現金與回報現金,簡直不可思議,財富十個月翻幾個跟頭!團購豪車并非空穴來風。
追風少年補充:白蕉海鱸之所以高產,跟這里的地理位置和水資源關系最大,半咸水,大量換水,技術這塊很簡單,比養其他魚都簡單,增氧能力一定要強,在這個品種上最好用的藥是甲醛,最好用的非藥品是換水,非常不可思議。有時用起來量大的嚇人。三兩之后基本沒有什么病害了。
了解更多信息和參與討論可進入論壇:
本文內容由中國水產論壇:菜鳥先飛、追風少年等網友提供,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