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充分利用蘇只、公伯峽等庫區的11萬畝清澈無污染,終年水體溫度20℃以下的水域面積,近年來,化隆回族自治縣大力發展高原黃河冷水魚網箱養殖,這里的世代農民開始兼職做起了漁民。
自蘇只電站建成并蓄水后,望著自家門前清澈的黃河水,化隆縣甘都鎮水車村13戶農民再也坐不住了。種了一輩子莊稼的門外漢在村里人異樣的眼光中大膽養起了魚。他們聯合成立了水車村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每戶出資5萬元,籌集65萬元進行養魚基礎設施建設,合作社的13名社員各顯神通:過秤、進料、記賬等工作全由社員自己來做,他們把合作社經營得有條不紊。統一價格,統一銷售,大家的利益得到了切實的保護。第一次養魚,到年底合作社每人分到2萬元紅利,大家對養魚心里有了底。
化隆縣群科鎮向東村高原黃河冷水魚網箱養殖基地位于公伯峽北岸,水域3000余畝,水質清澈無污染,水流緩慢,非常適宜冷水魚養殖。2009年,向東村村民馬木海買組建了忠信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去年年產量達150噸,產值達390萬元;計劃到2015年產值達1170萬元。如今,在化隆縣,像這樣的養殖戶還有很多,不少農民實現從農民到漁民的角色轉變,使漁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亮點。
一幫外行人搞水產養殖,還搞得這么紅紅火火。在群科鎮向東村黃河邊上,大片的網箱,像一艘待發的戰艦,引人矚目。合作社董事長馬木海買說起養魚專業知識,如數家珍,他養的魚個個活蹦亂跳。馬木海買打算充分利用養魚、山水觀光,萬畝碧波,集旅游、觀光、餐飲、垂釣為一體,發展生態農業。進一步擴大合作社規模,增加標準化網箱,引導農民正確發展網箱養殖,帶動和培養一批網箱養殖專業戶,帶動更多的庫區農民發家致富。
以水為媒,以魚為主,化隆縣農業在黃河上正謀求“嬗變”,高原黃河冷水魚網箱養殖產業穩步發展,并逐漸成為沿黃地區農民增收的新亮點。截至目前,全縣累計建成網箱256個9213平方米;捕撈量達17.4萬公斤,實現產值226.2萬元,純利潤達90.48萬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