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日上午,10萬尾淡水魚躍入門樓水庫。加上之前投放的魚苗,煙臺市首次淡水魚增殖放流結束。本次放流主要在煙臺的主要水源地門樓水庫、庵里水庫、龍門口水庫進行,共投放了30萬尾魚苗,將有效改善市民飲用水水質。
早上9點,載有10萬尾鰱魚苗的運輸車停在了門樓水庫旁。水管打開之后,一股股魚流順著事先搭好的“平臺”流進門樓水庫。這些魚苗大約20厘米長,魚兒一接觸水面,便歡快地游動起來,在水中清晰可見。
據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科科長王宏亮介紹,往年煙臺只是在海上進行增殖放流,這是首次進行淡水魚放流。地點選擇在棲霞庵里水庫、龍門口水庫和福山的門樓水庫三處。據了解,淡水鰱魚被稱為水體“凈化器”,能夠大量攝食藍藻、綠藻等淡水藻類,凈化水質、改善生態環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