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江蘇鹽城大豐市葦漁場水產養殖示范戶王國平反映最近魚類攝食明顯減少,指導員在對其塘口的水質分析和魚體觀察和解剖鏡檢后,為發現明顯異常現象,指導員推測魚類攝食減少,可能是由于溫差過大造成。秋季晝夜溫差過大,白天氣溫高,水溫也較高。而到了晚上,氣溫驟降,使表層的水溫急劇下降,水的密度增加。而底層水溫較高,密度較小,所以造成上下水層產生對流。底層無氧水攜帶著池底大量殘餌、糞便等有機物向上層流動,水變的渾濁不堪,同時有機物的分解耗氧,使整個水體處于缺氧狀態,從而影響魚的攝食。另外由于晚上溶氧過低,魚所攝食的飼料不能完全被消化吸收而直接被排入水中,造成餌料浪費,增加了餌料系數。同時殘餌和未消化完全的糞便又會進一步敗壞水質,形成惡化循環。
指導員建議王國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善這種情況:
1、每畝水深1米用“康潔底凈”200g或“分解底改”250g降低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的含量,或用“富氧”或“生態粒粒氧”每畝水深1米200g進行增氧,改善養殖環境。
2、在秋季要適當減少投餌量,同時勤開增氧機,增加水中溶氧含量,加快有機物的氧化分解速度,同時避免水體分層。
3、定期每畝水深1米用“超濃縮EM原液”500ml外潑,改水調水,穩定水質,保證菌相藻相平衡。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